可你讓他們給工人每個月漲一百塊的工資,那都跟割他們的肉一般。
就這樣的老闆,你還指望他們能給大學捐款?
當然我們也並不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企業家都沒有,也曾經我們有過好多像樣的企業家。
他們也想給學校捐款,但當他們提出想要明確瞭解這些資金的用途的時候。
卻無一例外,都招到了校方的拒絕。
這其中最有名的一個例子,就是二十年前的一個國內首富,就曾經想給自己的母校捐款。
最後也提出了明確資金用途的要求,結果被校方傲慢的拒絕了。
最後這位富豪一怒之下,把資金捐給了米國學校,並且還說出了一些言論。
而在他之後,就更是有些富豪,在國內有問題的時候是一毛不拔,但在米國捐起款來卻無比大方。
然後就招來了很多人的痛罵,其中最倒黴的就是某位地產業的大亨。
其實在肖鋒看來這完全是沒必要,人家照章納稅,合法做生意。
沒有任何違法行為,你就沒必要說人家。
人家合法收入,願意捐給誰就捐給誰。
但你不能拿不到捐款就酸人家,你應該好好想想,人家為什麼不捐給你。
就比如當年極力勸阻公司員工,不要給某次大型災難捐款的那位老闆。
當年也被人罵過為富不仁,噴的狗血淋頭。
可後來某美美事件之後,人們不就醒悟了嘛?
扯遠了,迴歸正題。
現在國內大學面臨的最主要問題,就是自身造血,以及產投結合,還有就是教學質量的問題。
而濱城理工大學作為一所工科院校,更是老早就知道這些問題。
可無奈,自己也是這個體系內的一員,有些事情不是他們的領導想改就能改掉的。
你就比如教學內容問題,想要讓學生們能夠學到真正有用的東西。
那你就必須要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啊,而這方面卻剛好是我們國內大學做的最差的一塊。
你就比如機械自動化這一塊,你看看人家德國,日本是怎麼培養學生的?
四年大學,三年的一線實習,等到學生畢業的時候,那真的是不光理論紮實,而且動手能力也極強。
最後參加工作之後,很快就能上手不說,而且要不了多長時間,就能體現出在這個領域是否有天賦。
而反觀我們這邊呢?
學的都是理論知識,而且還都是過時,落後的理論。
只有大四的時候才回去工廠實習,而且去的工廠,有很多還需要自己去找。
最後就是一個免費苦力的下場,能學到什麼知識?
工廠方面能讓你去實習都不錯了,又有幾個老師傅願意手把手的帶你?
而且工廠裡的機械裝置,也大多是參差不齊的,有的甚至還在用幾十年前的裝置。
你說就在這樣的環境裡讓大學生們去實習,他們能學到什麼?
這也正是,我們國家工業,尤其是現代工業,如此落後的一個主要原因。
而且這些大學生們從畢業之後,在找工作這一塊就更不用提了。
純機械自動化的學生,基本都沒多少能夠在老本行幹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