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們推算,如果在整個流程中使用我們的機床,那麼他們的生產效率就可以提高百分之二百,甚至百分之三百……”
“模具完成生產之後,然後就是使用特殊的金屬溶液,在磨具上面完成精密澆鑄了。”
“而澆鑄之後,還要使用化學方法,把裡面的模具融化,最後得到金屬成品。”
“而這還不算完,還要使用X光拍攝這些金屬成品,檢查是否內部又沙眼,或者裂痕。”
“合格之後的成品,還要進行最後一道工序,那就是使用特殊的機床,在這些金屬葉片上打孔……”
這些個克隆專家,在現代也生活了好一段時間了,也瞭解了現在世界頂級的科技發展水平。
說實話現代世界的科技水平,在他們看來也就是小兒科。
但又很多東西,雖然他們看不眼,但也並不見得就很懂。
就比如,我們挖出兵馬俑使用的長劍,居然使用了鍍鉻工藝,能讓長劍保持上千年不腐。
可古人到底怎麼做到的?現在的冶金專家,怎麼想也想不明白。
因為又很多技藝因為時間太久,已經失傳了。
雖然我們現代完全可以造出比那時候鋒利一百倍的刀劍,但對於古人到底怎麼做到給兵器鍍鉻,還是非常好奇的。
這就就是這些克隆專家的心態,也許他們掌握的科技,比現在地球的科技厲害一百倍。
但是對於目前地球上的頂級科技,有很多他們也只是聽說,但不曾瞭解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所以這段時間,他們也在瞭解當下地球科技的同時,也在不斷的逆向研究。
而這些功夫還真沒白費,就比如這對一般人而言非常高階機密的航發的渦扇葉片生產技術。
他們最近就給逆向開發明白了。
雖然還有些缺漏,但大致的生產工藝流程,他們已經都搞明白了。
也多虧了有他們,否則肖鋒碰上對面這些專家,那肯定是要抓瞎的。
而有了兩個克隆專家給他的解釋,他也算明白了自家的機床,該如何用到這些渦扇葉片的生產中來了。
“這些葉片上面的小孔,主要的作用,就是在高速旋轉的過程中,讓高速氣流穿過噴出。”
“這樣做的好處,一方面是減小自轉的阻力,另外一方面也是又減少與空氣摩擦,降低溫度的好處。”
“這些空氣穿過葉片上的小孔之後,就會在渦扇葉片表面形成一層的氣膜。”
“而這些氣膜又很好的起到了阻斷葉片於外界空氣摩擦的作用,從而形成一種奇妙的自冷降溫效果……”
兩個專家給肖鋒的講解,讓肖鋒終於理解了為什麼這渦扇葉片上要打孔,也瞭解了他們的機床,該如何應用到這葉片的生產當中來了。
以往生產這種渦扇葉片,最傳統的工藝方法,就是使用失蠟澆鑄法。
就是在澆鑄之前,要生產陶瓷模具,不過這個過程非常的繁瑣,而且要求的精度還非常高。
這些模具,但凡又那麼一點點的偏差,都會導致後面的葉片出現問題。
而良品率,就成了整個生產過程的關鍵。
此前生產磨具陶丕的過程,可以說是全手工,而且還要全都是女工才能幹。
因為只有女性才能又那樣的耐心,只有女性才能適應這總單調乏味的工作。
這一步不但要消耗非常長的時間,而且成功率也並不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