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不介意。”
斯嘉麗笑著說道。
她可不想得罪周方遠這麼一個資本大佬。
雖然和華爾街大佬相比,周方遠還差得遠,但和好萊塢的大佬相比,可能出了根基不足以外,也不差什麼了。
資本最重要的肯定是錢,這方面周方遠真的不缺,其次是人脈,卡梅隆也能幫他彌補一二,然後是渠道,手握迪士尼和漫威量大IP炒作大拿,同時又有迪士尼的院線作為渠道,可以說周方遠已經掌握了上下游的渠道,卡在中游的這些明星,有幾個膽子敢得罪他?
當然了,迪士尼本身是沒有院線的,事實上,好萊塢此時所有的電影公司,理論上都是沒有自己的院線的。這一切得益於米國的反壟斷法裡的派拉蒙條款,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派拉蒙法案。
這一切要追溯到差不多70年以前,當時的好萊塢,正在享受著由壟斷帶來的黃金時期。
它所採用的壟斷形式被稱為垂直壟斷,即掌握著一整條產業鏈的全部環節。就電影行業而言,這意味著製片、發行以及放映。最早實現垂直壟斷的是派拉蒙影業,透過收購院線,這家制片廠掌控了電影的所有環節。其他製片廠也紛紛跟進效仿,好萊塢由此形成了“五大”,也就是派拉蒙、華納兄弟、洛氏/米高梅、20世紀福斯和雷電華,還有“三小”,即環球、哥倫比亞和聯藝的格局。三小自身不擁有院線,但透過與五大的合作讓電影業容不下新手進入。奠定好萊塢格局和電影風格的製片廠體系由此成形。
這使得製片廠在與其他獨立電影院的談判中處於絕對優勢。一種叫做包檔發行的模式應運而生——影院線如果想要放映受觀眾青睞的電影,就必須放映其他附加的電影。製片廠得以把一些小預算的影片與明星雲集的電影捆綁向院線兜售。這也就意味著,影院無法自己選擇想要放映的電影,而製片廠則永遠不會虧損。
雖然垂直整合型公司只包含了全國15000個影院中的一小部分——1920年代中期,派拉蒙擁有500家,米高梅只有200家——但由製片廠控制的主要的連鎖院線包括了很多大型首輪影院,這足以讓它們獲得豐厚的利潤。1920年代末,票房收入的四分之三都來自這些大型影院。小城市或者農場的影院只能等著拿首輪放映之後的影片。
就在好萊塢的垂直整合發展到頂峰之時,留意著好萊塢一舉一動,並始終對於壟斷充滿警惕的司法部在1938年提出了“派拉蒙法案”的訴訟,指控“五大”和“三小”相互串通壟斷電影行業,違反了壟斷法。經過一些列審判後,最高法院在1948年作出了最終判決,判定“五大”和“三小”都存在壟斷行為。五大坐擁院線壟斷,三小也被指控透過合作排斥其他公司進入市場。
法院下令製片廠剝離院線,並禁止包檔發行以及其他一些不利於獨立放映商的做法,比如規定最低票價。製片廠服從了判決,五大保留了製作和發行公司,賣掉了院線。
派拉蒙法案的判決刺激了好萊塢的創造力。包檔發行的終結讓放映商能夠自由利用獨立電影填充空餘的放映時間,這樣的結果便是,獨立電影在製作成本、數量和創意方式上都有所提升。根據大衛·波德維爾所著的《世界電影史》,1946年至1956年間,獨立電影的年產量翻了一倍多,達到150部。“三小”之一的聯藝是一家只發行獨立電影的公司,它一年發行的獨立電影就要達到50部。作為對比,近年來發行了不少口碑之作的A24在2017年發行的電影數量只有15部。
製片廠體系下的製片人中心制和明星制賦予了製片人和明星極大話語權。
隨著派拉蒙法案的判決和戰後崛起的電視把製片廠體系推向末路,電影導演掌握了更大的權力。喬治·盧卡斯、馬丁·斯科塞斯和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等當時年輕的電影人抓住機會,拍出了《星球大戰》《計程車司機》和《大白鯊》等令人震撼的作品。
然而,資本總是會趨向於壟斷。逐利的特性會讓公司始終去尋找利益最大化的機會。很顯然,在垂直壟斷被米國最高法院終結之後,好萊塢也不會放棄對壟斷的努力,而這一次採取的形式是協同效應。
第一部《星球大戰》上映後41年後的2018年,喬治·盧卡斯在《福布斯》雜誌公佈的2018全美名人富豪榜上排到第一,54億美元的淨資產比第二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37億高出不少。不過單就電影而言,史蒂文·斯皮爾伯格要勝出喬治·盧卡斯不少,他是影史上第一位票房破百億的導演,喬治·盧卡斯的全球票房甚至排不進前十。
讓喬治·盧卡斯賺得盆滿缽滿的並不是星戰電影本身,而是星戰的品牌。
在當下的娛樂產業,電影早不是單獨的存在,它成為了IP和品牌的一個環節。電影的票房不再是最終的目的,而是衡量IP價值的標準。於是,我們看到了星戰的玩具和遊樂園中的星戰景區,衍生品甚至能比電影更賺錢——星戰系列電影獲得的票房收入為95億美元,衍生商品則賣出了400多億。
這種情況下,協同效應的整合而非垂直整合成為了最能帶來經濟效益的方式。迪士尼便是這種整合的代表。迪士尼倒是並沒有受到派拉蒙法案的點名指控,不過它和後來的製片廠也都遵循了判決的規定。我們現在提到迪士尼時,並不僅僅是在指一家電影製片廠,而是一個擁有電影、電視、主題樂園,將IP生意融入各個環節的媒體帝國。對漫威、皮克斯、盧卡斯影業和21世紀福克斯的收購讓迪士尼的IP庫存越來越多。
以迪士尼713億美元收購21世紀福克斯的資產為例,在把21世紀福克斯旗下的20世紀福斯製片廠攬入自己的陣營後,迪士尼有意讓X戰警、死侍、神奇四俠等角色融入漫威電影宇宙。對於在《復仇者聯盟4》後要進入新階段、已經在全球獲得175億美元票房的漫威電影宇宙而言,迪士尼自然樂意見到有潛在角色可以開發的局面。
司法部在迪士尼的收購中表現出了對壟斷的擔憂,不過針對的並非是迪士尼收購製片廠,而是體育頻道。相比20世紀福斯,迪士尼收購21世紀福克斯旗下22家地區體育頻道的價格更高。迪士尼希望可以這些地區性頻道內容可以與有限頻道ESPN形成互補,在面對體育聯盟時也有了壓低轉播費的籌碼。不過,這個希望最終無法實現了。司法部批准迪士尼收購21世紀福克斯時提出了一個附加條件,要求迪士尼出售這22家體育頻道以符合相關反壟斷的規定。司法部擔心握有地區頻道會導致公司在本地市場收取更高的費用。
司法部提出重新評估派拉蒙法案後,有人為電影院的未來捏了把汗,擔心包檔發行會重新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