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伍之中,有不少人曾是山丹軍的隊正、夥長,而今他們手下的兵卒已經成為了旅帥、校尉,乃至更高的存在。
有的人後悔當初不堅定,有的人則是暗自神傷。
瞧著他們,劉繼隆高興道:“走吧,我為你們安排了宴席,各種肉食都有!”
他左右手各自拽著高進達與崔恕,將二人拽到馬車旁後笑道:“上車!”
他催促二人上車,高進達與崔恕愕然道:“您不上車嗎?”
“我啊?”劉繼隆笑道:“我天生就是騎馬的命!”
他推著二人走上馬車,隨後翻身上馬,帶著眾人乘車往狄道趕去。
狄道城經過重修,如今規模比涼州城還要大,不僅城牆包磚,每面城牆都高三丈,厚四丈。
城池南北長三里,東西寬二里,其中生活軍民一萬二千,但城池實際能生活六萬人,現在還很空,很多地方都是空地。
不過狄道衙門很大,大門到儀門深二十二步,寬二十步,足夠擺五六十桌,而儀門背後的正堂及院子,也能容納十餘桌,因此不用擔心坐不下。
七八百人湧入城內,朝衙門走去的景象,很快便吸引了主街左右的百姓。
他們紛紛張望,亦或者對劉繼隆遙遙作揖。
在狄道城入住的百姓,大多都是原來的百姓,其次便是犧牲埋葬在國殤墓園的烈屬。
因此十分安全,劉繼隆明晃晃的騎在馬背上,也不擔心有人刺殺他。
不多時,眾人來到了衙門外,高進達還想帶著家眷洗漱,卻被劉繼隆拽入衙門內。
大門與儀門的長道上擺好了桌椅,上百名新卒也在左右兩側站著,等待上菜。
“上菜吧!”
劉繼隆對他們吩咐,他們也急忙往左邊不遠處的膳館走去。
家眷被劉繼隆他們留在了儀門外,而高進達、崔恕和山丹軍的兵卒們則是走入了正堂院中入座。
左右是六司,正面是正門和正堂。
劉繼隆、高進達、張昶、崔恕等人坐在正堂,其餘人坐在正堂前面的院中。
六司的官員和直白被劉繼隆打發去州衙和縣衙幹活去了,因此他們在這裡也不會吵到旁人。
不多時,酒菜上桌。
豬牛羊肉,飛鳥家禽,山珍魚蝦……應有盡有。
看著桌上擺滿的二十餘道菜餚,高進達不免說道:“這……太鋪張了。”
“哈哈,若非你們來,節帥不知多少年沒這麼鋪張過了!”
張昶笑呵呵的回應,高進達這才看向劉繼隆,果然發現了他常服之下穿著麻衣。
眼見他穿著麻衣,高進達慢慢放下心來。
他最擔心劉繼隆在隴西崛起後,逐漸變得鋪張浪費,迷失本心。
如今看來,劉繼隆還是那個劉繼隆。
“此次我來投奔節帥,事前與節度使說過,小張使君也同意了,故此我們才能來到河西。”
“隨行隊伍有六百二十七人,其中二十四人是我的族兄弟及其家眷,另外三十五人是崔郎君的族人及家眷。”
“剩下的五百六十八人,主要是甘州、涼州的一百三十二個弟兄及其家眷。”
高進達說罷,劉繼隆也詢問道:“河西眼下情況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