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的不提,想要收拾劉繼隆,起碼要出兵兩三萬,而秦州沒有那麼多兵馬,就只能從關中調動。
若是從關中調動,那補給線就拉長了,哪怕從鳳翔前往渭州東邊的隴西,這距離也接近三百里,起碼需要三個民夫才能解決一名甲兵的補給問題。
哪怕只出兵兩萬,也需要調動六萬民夫才行,更別提隴西的地勢了。
當年薛舉佔據隴西,淺水原一戰大敗官軍(唐軍),光官軍被俘名單,都能在史書上狠狠記好幾筆了。
劉繼隆雖然勢力不如薛舉,但現在的朝廷也並非國初的朝廷。
想要收拾擁甲八千的劉繼隆,起碼得耗費上百萬貫錢糧,而朝廷現在可拿不出那麼多錢糧。
因此在偵查劉繼隆兵馬數量這點上,崔鉉三人難得達成了意見。
“北司那邊也應該有奏表上表天聽,此事便由我入宮上表至尊吧。”
崔鉉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眼見裴休和令狐綯沒有拒絕,他當即便拿上劉繼隆、薛逵的兩份奏表,走出衙門前往了宮中。
半個時辰後,當他抵達紫宸殿外時,他還沒有請人通傳,殿外的禁軍便朝他作揖:
“至尊有諭,崔相若來,可直接入內。”
聞言崔鉉回禮,心想北司的動作還真快,而後脫鞋入殿。
李忱並未在正殿,而是在偏殿等著他。
待他走到偏殿門口,率先看到了坐在主位理政的李忱,以及站在李忱身旁的內樞密使王歸長,宣徽南院使王居方,還有神策軍的王宗實。
三人年紀各不相同,但毫無疑問都是北司如今權力最大的幾人。
他們出現在這裡,對於南衙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
“陛下,臣尚書左僕射崔鉉有事啟奏。”
“賜座……”
李忱頭也不抬的開口,王歸長見狀示意殿內宦官為其賜座。
待崔鉉坐下,他便呈上了兩份奏表:“陛下,這是秦州刺史、天雄軍節度使薛逵,以及河臨渭三州防禦使劉繼隆的奏表。”
宦官接過奏表,呈到了王歸長面前,由王歸長看過後,轉身遞給了李忱。
直到此時,李忱才放下手中御筆,臉色平靜的拿起了奏表翻閱。
他先拿起了薛逵的奏表翻閱,雖然面無表情,但四周人能感覺到他心情並不好。
待他放下薛逵奏表,拿起劉繼隆的奏表檢視時,四周氣氛更是降到了冰點。
饒是如此,李忱依舊沒有展露脾氣,而是平靜的拿起奏表放在一旁,從另一邊又拿起了一份奏表。
“這是都監王宗會的奏表,崔相看看吧……”
李忱示意宦官接過轉遞給崔鉉,而崔鉉也在片刻後看到了王宗會的奏表內容。
三份奏表內容都相差不大,區別在於魯褥月、藺茹真將等人的傷亡,以及劉繼隆的兵力。
王宗會的奏表中,王宗會篤定劉繼隆有甲兵八千,而當下又俘獲三州吐蕃數千甲冑,因此實有甲兵近萬。
薛逵的奏表中,薛逵認為劉繼隆甲兵不會超過五千,即便俘獲吐蕃甲冑,也不會超過八千。
倒是在劉繼隆的奏表中,劉繼隆實寫隴西軍有精騎一千五,甲兵兩千,收復三州間殺賊近萬,甲首三千。
折算下來,劉繼隆麾下隴西軍,當下應該有六千五百名甲兵,反倒是三人奏表中最少的。
“陛下,劉繼隆實乃藏拙,臣以為薛逵與王宗會之言皆有其理,但劉繼隆麾下甲兵應該不少於八千。”
崔鉉人精,他自然不會把劉繼隆甲兵往少了說。
如果劉繼隆只有三千多甲兵,那他一個月拿下三州,豈不是打薛逵和王宗會的臉面?
至於劉繼隆具體的兵馬數量,崔鉉並不在意,反正有薛逵在秦州駐蹕,劉繼隆不可能打過隴山來。
“嗯……”
面對崔鉉的話,李忱應了一聲,隨後半響沒有繼續說話。
只是在王歸長三人看過薛逵、劉繼隆的奏表後,等待三人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