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中,王歸長率先開口道:“陛下,劉繼隆不過收復三州,竟想獲封隴右節度使,臣以為其年紀尚小,功不配位。”
“陛下,臣也以為劉繼隆功不配位,朝廷無須擢賞其官職!”王居方也同樣輕蔑劉繼隆。
相比較二人,掌握兵權的王宗實反倒沒有那麼激進,因為王宗會和高駢已經給他寫了手書,因此他自然知道隴西是個什麼情況。
“陛下,臣以為劉繼隆雖然年幼,但其麾下甲兵近萬,又有河西作為倚靠,實不可不封。”
“然其索要隴右節度使之舉過於高看自己,不如擢其銀青光祿大夫,隴西伯,食邑七百戶,檢校兵部員外郎?”
“至於其奏表中請表的諸將刺史官職,也不妨授予。”
王宗實的想法很簡單,單從王宗會和高駢的書信中,他便知道這劉繼隆是個桀驁不馴的傢伙。
不過拿下三州,他就敢索要隴右節度使,與河西小心翼翼的張議潮、張淮深大有不同。
面對這種桀驁的強藩,還是得小心安撫對待,把他的精力放到收復隴南七州和河湟二州上,總比讓他在隴西四州無所事事,整日找朝廷麻煩要好。
“崔相……以為如何?”
李忱沉吟片刻,而後開口詢問起崔鉉,而崔鉉聞言沉吟道:
“臣以為,擢賞之事可以暫且擱置,等待三省六部諸官商議再論。”
“當下可從京畿、山南、關內道遣派囚犯,混入朝廷間客前往隴西,打探劉繼隆虛實。”
“若劉繼隆實力強盛,則再議其擢賞也不遲……”
崔鉉還是那套辦法,先探查清楚劉繼隆的虛實,然後再想辦法對付他。
如果他真的實力強盛,那自然要小心對待。
如果他兵馬不盛,那則是可以想出更好的辦法安撫他。
想到這裡,李忱頷首道:“既然如此,那便開放秦渭商道,釋京畿、關內、山南等地囚犯戍邊三州屯墾。”
“至於間客的事情,便由崔相安排吧。”
“臣領旨……”崔鉉高興應下,可不等他繼續討論下一件事,李忱身旁的王宗實卻作揖道:
“陛下,此次秦州收復臨渭未果,理應懲處薛逵、王宗會。”
“臣建議令二人入京述職,秦州事宜暫由神策軍虞侯高駢暫理。”
“陛下不可!”崔鉉急忙打斷道:
“此次劉繼隆收復二州之速度,實乃眾人未曾預料之果,如何能授罪於薛逵?”
“薛逵自任以來,勤勤懇懇,數次抵禦番賊入侵,即便不加封賞,也不至於撤其官職!”
崔鉉算是知道為什麼北司這三人都出現在紫宸殿了,合著是盯上了秦州刺史和天雄軍節度使的位置。
“崔相此言差矣……”
王宗實搖頭道:“此次收復臨渭二州,本就是朝廷令薛逵所做之事。”
“如今薛逵、王宗會沒有收復臨渭二州,理應懲處。”
“若是朝廷連這點賞罰事宜都猶豫,那各鎮節度使是否都可以憑其過往功績而不受懲處?”
“此事……”崔鉉臉色一黑,試圖辯解,但不等他開口,李忱便打斷了二人的爭吵。
“此事暫且擱置,待打探隴西虛實,再與如何擢賞劉繼隆同議。”
“臣領旨……”
李忱的態度很明顯,他要知道收復三州後的劉繼隆實力如何,才能做出決定。
想到這裡,崔鉉連忙起身:“既然如此,那臣現在就去六部操辦此事。”
“嗯,崔相慢走。”李忱拿起御筆,頭也不抬的應了一聲。
不多時,崔鉉便在王宗實幾人注視下,離開了紫宸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