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想了!”指導員回答:“那是近衛坦克第2旅,他們知道哪些坦克更好!”
近衛坦克第2旅。
從番號就可以看出它們是僅次於近衛坦克第一旅的坦克部隊。
莫斯科會戰中只有三支坦克旅獲得“近衛”番號,第一支就是坦克第4旅,其它的是坦克第9旅和第8旅,他們分別獲得近衛第2、第3旅的番號。
很明顯,先後排序是按各部隊的戰功。
也就是近衛坦克第2旅的戰功緊隨第1旅之後。
“這不公平!”費多西耶夫說:“為什麼它們可以裝備T34而我們卻裝備這些破坦克?”
坦克兵尤其會計較這一點……這可不是斤斤計較,坦克是否乘手、效能是否優秀直接關係到部隊的戰鬥力乃至自己的生命,坦克兵當然會在意這一點。
費多西耶夫讓部下將坦克停下後,就從坦克上跳了下來,說道:“上尉同志,我們是近衛坦克第1旅,我們才是最優秀的坦克兵,他們應該把T34留給我們!”
“忘了這個吧!”舒爾卡回答:“你認為他們會開這些‘湯姆’坦克嗎?”(蘇軍對美式坦克的別稱)
“這就是原因所在,費多西耶夫同志!”指導員說:“因為我們是最優秀的,所以這些坦克在我們手裡才能發揮出作用!”
費多西耶夫一副豔羨的望向另一邊,有些不情願的抱怨道:“如果是這樣,我們應該表現得不那麼優秀!”
周圍計程車兵們傳來一陣笑聲。
此時舒爾卡就意識到近衛坦克第1旅很可能會被放在第二梯隊,原因很簡單,他們裝備的是效能較差的英式、美式坦克,這可以說是一種嘗試也可以說是一種磨合。
果然,在隨後召開的會議就驗證了舒爾卡的想法。
“反攻分為兩個方向,北線和南線!”卡圖科夫指著地圖說道:“北線主要突破口就是在,克林。不過我們不是主力,我們作為預備衛跟隨近衛坦克第2旅前進!”
會議室裡的軍官們霎時就亂了起來。
在前線打仗的軍隊有些奇怪,他們不只是在戰場上與敵人作戰,通常還會與友鄰部隊暗暗較勁,比如獲得的榮譽或是分配的任務等等。
比如此時許多軍官就對分配的任務不滿:
“我們是近衛坦克第1旅,為什麼是我們跟著第2旅而不是他們跟在我們後面?”
“抵抗敵人進攻的時候我們守在最前面,反攻時我們卻被安排在後面!”
……
“同志們!”卡圖科夫似乎早就知道會出現這樣的狀況,他解釋道:“這並不是說我們不如近衛坦克第2旅,而是因為我們使用了新坦克,上級認為應該給我們適應的時間!”
“我們在斯大林格勒已經訓練過了!”扎哈卡維奇中校說:“我認為我們足以承擔反攻的任務!”
“那麼……”卡圖科夫問:“你認為T34應該跟在英國坦克後方前進嗎?”
這一來大家就都沒聲音了。
這話的確是,T34比“瑪蒂爾達”、“瓦倫丁”快得多,沒有讓他們跟在後方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