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一本朋友的書:風三十五著《地表最強傭兵》
*****************
舒爾卡是後來從卡圖科夫那瞭解到更多的關於總體戰局的資訊……部隊尤其是蘇軍作戰有一個特點,就是各作戰單位並不瞭解太多的全域性資訊。
比如現在,他們只需要知道自己是在反攻,具體任務是作為預備隊跟在近衛坦克第2旅後前進,然後作戰時間、集結地點等就差不多了。
其它資訊上級就認為作為一名士兵不需要知道太多。
德軍……確切的說此時的德軍是完全不同的,他們在團長甚至更低階的軍官基本清楚整個作戰計劃甚至戰略目標是什麼,這使他們在戰場更清楚自己在做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出現緊急情況時他們很清楚哪些可以放棄哪些必須死守,有時還可以隨機應變以更好的方式發起突襲協同主力部隊達到戰略目標。
這可以說是一種素質,作戰能力之外的素質。
舒爾卡原本也是屬於“沒有必要知道太多”的一員,但卡圖科夫卻並不這麼認為,他在會後將加夫裡洛夫、扎哈卡維奇中校以及舒爾卡幾個人留了下來。
“我們其實是分成三個部份反攻!”卡圖科夫指著地圖說道:“北面是加里寧方面軍,它們擁有5個集團軍和1個騎兵軍,在勒熱夫、維亞濟馬一線進攻。南面是西方面軍的9個集團軍和2個騎兵軍。我們隸屬西北方面軍,一共有3個集團軍兵力!”
一聽這話,舒爾卡就意識到西北方面軍擔負的任務很可能是快速穿插的任務……加里寧方面軍和西方面軍動不動就是5個集團軍、9個集團軍,而西北方面軍只有3個集團軍。
果然,卡圖科夫就接著說道:“我們的任務是突破克林,三天之內佔領特維爾,然後沿著鐵路線繼續往西穿插!”
就像之前所說的,特維爾是鐵路、公路的交匯處,搶在德軍撤退之前佔領這裡也就意味著能堵住德軍的退路。或者說,他們要逃走的話只能丟棄汽車、坦克、火炮這些重灌備逃走。
“德國人的‘閃電戰’?”加夫裡洛夫中校問了聲。
“是的!”卡圖科夫回答:“可以這麼說!”
這的確與“閃電戰”有些相似,用快速部隊對敵人後方交通要道或戰略要地實施穿插和突襲。
問題是……
“那麼我們不應該使用‘瑪蒂爾達’坦克!”舒爾卡說:“還有‘瓦倫丁’!”
此時的蘇軍在學習德軍的戰術,但顯然他們並沒有學到位……德國人為了“閃電戰”得以實施,甚至不惜犧牲坦克的火力和防禦而保證坦克的速度和安全性。
而現在,近衛坦克第1旅卻要用“瑪蒂爾達”和“瓦倫丁”坦克實施“閃電戰”?!
“所以!”卡圖科夫回答:“我們才做為預備隊……近衛坦克第2旅在前方先行投入戰鬥,如果無法突破進攻受阻,就是我們發揮作用的時候了!”
這種安排似乎有道理,因為這樣一來就算速度不快也沒什麼問題,而且近衛坦克第1旅還有進攻並佔領過特維爾的經驗……
“我想知道我們的最終目標是什麼!”舒爾卡問。
“配合西方面軍圍殲敵人中央集團軍群!”卡圖科夫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