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還需要勾結當時司禮監的馮保,依靠內廷的幫助才能推行他的政策。
魏公公需要嗎?根本不需要。整個內廷就在魏公公掌控之下。
張居正改革之初,外廷還有不少反對之聲。
魏公公趕走東林黨後,外廷哪有反對之聲。
張居正只做了一半的改革,就能給他帶來那麼大的名聲。
魏公公要能完成他的改革,那青史留名完全不是什麼問題。
更何況,在魏公公看來,張居正已經把最困難的事情做完了。他只需要把張居正死後廢除的條款恢復過來,堅持下去就行了。
張居正改革最難的是什麼?
當然是清丈田畝了。那要得罪各地皇族和勳貴的。作為朱家的奴才,魏忠賢可惹不起那些主子。
既然張居正把最難的事情做完了,剩下的事就好辦了。
要知道,張居正“尊主權,課吏職,信賞罰,一號令”的改革主張,主要不就是想加強朝廷權威嗎?
加強朝廷權威,那不就是加強他魏忠賢的權威嗎?
考成法,魏公公對各地監稅太監,用的不就是考成法嗎?
一條鞭法,現在還在懈怠實施。魏公公正好用張居正留下的魚鱗黃策,按冊嚴厲徵稅。
多好的改革條款啊,簡直就是為魏公公量身度造而成。
至於張居正改革條款執行不下去的原因,魏忠賢也仔細做了研究。
在魏公公看來,執行不下去,那完全是因為張居正手軟心慈,抹不開面子所致。
參照青州趙家就明白了。
趙家這種鄉鎮豪強你能和他講理嗎?
不能。
他們根本就不講理。
強如萬曆爺,就是他老人家所派的稅監,趙家也敢挾民意對抗。
更可恨的是,作為地頭蛇,他還真就能對抗成功。
似趙家這種毒瘤,和他講道理是沒用的。不聽話,直接找個理由處理掉就行了。
簡單吧、直接吧,多麼容易。
魏忠賢從卑賤的鄉村混混,歷經無數磨難才爬到今天的地位。先天上,他就對鄉紳地主有種天然的厭惡感。
在魏忠賢看來,似趙家這種豪強,破家最好。大明得利,小民得利,他的門人部下也可以從中得利。這是多麼皆大歡喜的事情。
面對這種豪強,張居正下得了手?
他是讀書人出身,他下不了手的。所以張居正的改革最後失敗了。
雜家魏忠賢不是讀書人吶,沒沾過讀書人的便宜,也就沒必要給他們面子。雜家完全下得了手。
雜家按魚鱗黃策點驗收稅就是。所有超出免稅額度的一律收重稅,看誰還敢肆意兼併。
敢反抗,雜家調兵就是。
似青州案一般,刀兵面前,無往而不利。
模糊中,魏忠賢看到天下萬民為他歌功頌德。面對天子,他也能直起腰,莊重說話,再也不用奴顏婢膝。
巨大的功績會使所有人都忘記他閹人的身份,他將名垂青史。
這就是他魏忠賢找到的通天大路,誰敢阻擋他,那就是不共戴天的仇敵。
(魏忠賢從張居正的改革條款中才第一次知道,科舉功名並不是完全免稅。而只是根據級別,各有一定的免稅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