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可惜。
要編著這樣的一作鉅作,談何容易。
本草綱目還沒有開始,李時珍的父親就去世了。
但李時珍並沒有停止。
他接過了父親的醫者之任,一邊當醫生,一邊周遊全國各地,遍識世間本草。
在這樣的一個過程當中。
李時珍接觸到了很多以前見都沒見過的草藥,同時,也糾正了許多前人註解錯誤的本草。
春去秋來。
不知不覺,27年過去,李時珍終於編作出了這一本況世奇作。
“這毅力,牛逼。”
“將近30年啊,在我們眼裡剛才看的只是彈指一瞬間,但對於人生來說,將近30年幾乎相當於一輩子。”
看著鏡頭裡面李時珍編撰出的這一部本草綱目,眾人都是無比的欣慰。
只是。
就在大家以為,這部書籍編出來就可以了。
但是。
編本草難,刻印更難。
因為本草綱目實在是內容太大,總共有170萬字。
這170萬字別說是放在當時,就是放在現代也是一部長篇。
但古時可沒有網際網路,也沒有像現在這麼方便的雕刻印刷技術。
面對著170多萬字,還有幾萬幅的本草圖片,所有的書商都知難而退,不敢雕刻。
“我去,編出來竟然還不能印出來?”
“那些出版商是吃屎長大的嗎,這都不敢印。”
“不能怪那些出版商,這麼多的字,而且這本書也沒有什麼名氣,編出來誰買,虧錢出版?”
“可這是李時珍花了30年的時間編出來的。”
“不能道德綁架,人家也要吃飯。就像你,我現在吃不飽飯了,你給我1萬塊錢,你願意嗎?”
“不願意。”
“那不就得了。”
眾人有一些嘆氣。
面對著這樣的困難,原本一向清高從不求人的李時珍。
為了能將本草綱目流傳出去,於是厚著臉皮去求當時的名臣王世貞。
幾次遞上拜貼,但都被拒絕,沒有見面。
不過李時珍不敢放棄,將本草綱目遞給童子,直到童子將本草綱目拿給了王世貞看了之後,王世貞這才見了李時珍。不過當時王世貞雖覺得本草綱目是一部鉅作,但他卻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此鉅作,內容這麼複雜,這裡面是否會有錯誤呢?
這一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