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拿著本草綱目回來重新修訂。
這一修,又是10年過去。
這時的李時珍,已經來到了暮年。
當李時珍再一次找到王世貞時,王世貞被李時珍的毅力以及關懷天下的醫者之心所感動。
他欣然提筆,為本草綱目作序:
“上自墳典,下及傳奇,凡有相關,靡不備採。如入金谷之園,種色奪目;如登龍君之宮,寶藏悉陳;如對冰壺玉鑑,毛髮可指數也。博而不繁,詳而有要,綜核究竟,直窺淵海。茲豈僅以醫書觀哉?實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籙,臣民之重寶也。”
王世貞的意思是說:上自古代典故,下到民間傳奇,凡是跟藥相關的沒有記述不到的。就象進入了金谷之園,品種多色彩奪目;又象是登上了皇宮寶殿,寶藏都能看的清楚;象是冰壺玉雕般,精緻極了。多但不繁雜,詳細卻有要點,綜括核實研究的透徹直看到事物的本質。這怎麼能僅僅是醫書呢?實在是闡述生命精湛道理、解釋萬物的大典,帝王的秘錄,百姓的重寶!!!
這樣的評價一出,無數觀眾紛紛站了起來。
“是的,這已經不是醫書。”
“這是屬於百姓,屬於我們中華的文化。”
雖然可能很多人沒有怎麼聽過本草綱目。
雖然可能有更多人,也沒有看過。
但沒關係。
我們的祖先,我們的先輩,他們之所以能夠傳承下我們,就是因為有像李時珍這樣的精誠大醫。
只是。
就在王世貞介紹金陵最大的一家書商準備給《本草綱目》進行出版時。
李時珍卻是身染重病,即將離去。
“本草綱目出了嗎?”
“父親,金陵書商說,他回去之後,一定會讓工人日夜加工,刊印《本草綱目》。”
“唉,大概我是看不到這一天了。”
飾演李時珍的演員一時無比的落寞。
“兄弟們,那啥,李時珍看見過自己本草綱目成書的那一天嗎?”
“好像沒有。”
直播間內,無數人已經沸騰了起來。
畢生的願望就是為了此書,但直到死去,也沒看到書成那一天。
這是多麼的遺憾。
只是。
就在這時。
原本大家以為站在舞臺上的陳凡只是一個觀眾,只是一個解說人,只是一個帶領大家走進故事的主持。
就在這時,陳凡卻是突然來到了李時珍的身前。
“這是怎麼回事?”
“陳凡老師怎麼到了李時珍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