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之施密特望遠鏡的原理輔助,神王星的距離即便再遠,單純的想要看到它其實並不難。
還是那句話。
單純的看到星體非常容易,但由於它靜止不動,你很難判斷出它究竟是恆星還是行星。
話題再回到原處。
雖然如今有了施密特望遠鏡輔助,各大天文臺的觀測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可問題是這年頭天文臺的記錄方式比較原始,只能把相機貼合到望遠鏡的主鏡上去對焦拍攝。
相機稍一抖動或者遇到其他干擾,拍攝出來的影象就會模湖不清了。
加之宇宙廣袤無邊,每個天文臺每天能拍攝的照片也就三四張。
因此在放大視距的情況下,他們能拍攝到的內容就很少了——具體各位可以掏出手機,焦距調到最大然後拍拍天空試試,三四張只能覆蓋到很小很小的一塊區域。
說直白點,這就是在用窮舉法抽獎。
因此當高斯等人在找對應日期的觀測記錄時,便出現了上述的情況:
例如他需要的是6月23號西南方向的照片,天文臺拍攝的卻是東北方向的記錄。
可不放大拍攝的全覽圖呢,又看不到神王星——這就等同於裸眼觀測。
因此一通下來。
高斯他們只找到了七張照片,也就比釣魚老的存稿多七張罷了。
隨後在高斯的引領下,徐雲來到了多多羅望遠鏡邊上。
“升交點經度67.223.....”
“軌道偏心率0.38273747......”
徐雲按照高斯給出的相關資料,開始慢慢除錯起了望遠鏡。
依舊是尋星鏡鎖定星區,將主鏡中心的影像,儘量的調節到尋星鏡十字絲的中心。.
待兩隻鏡筒光軸平行後。
徐雲轉動腳架,進行最後的對焦。
過了大概五分鐘出頭。
徐雲的視野內,出現了一個微不可查、但卻依稀有些光亮的小點。
並且與冥王星一樣。
這個小點的周圍幾乎沒有其他天體干擾,一如北歐神話的神王奧丁一般,孤獨的坐立在星河另外一端,在冰雪之中遙望著這一片大地。
看著視野裡的小點。
徐雲的眉頭又是一皺。
他曾經觀測過許多次塞德娜和鬩神星,以徐雲的經驗來判斷,神王星的視星等恐怕在+25上下。
甚至可能接近+26。
視星等數值越高就越難被看到,負數視星等的則明亮如同琦玉的大光頭。
例如太陽的視星等就是26.7。
而老蘇當初見到的SN1006超新星爆炸,視星等則在7.5左右。
非空間望遠鏡能看到的極限視星等大概是25到26等,哈勃的極限星等是30。
不過另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