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率部與諸侯討伐董卓,沒想到卻在洛陽宮中的枯井下發現這塊玉璽。
玉璽再一次向所有人證明了自己的魔力——孫堅覺得優勢在我,決定打自己的天下。
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孫堅死於刀箭之下,他的兒子、孫十萬的歐尼醬孫策把這塊玉璽獻給了骷髏王袁術。
朝代更變,不變的是那玉璽。
之後。
三國一統於晉,晉又分西東。
前趙劉聰俘晉懷帝司馬熾,璽歸前趙。
十九年後。
後趙石勒滅前趙,得璽。
為了證明自己的合法性,更為了宣傳自己的「神性」,石勒在玉璽右側加刻「天命石氏」——他們姓石,得到寶石,以後天命不絕。
沒想到僅僅過了十幾年,玉璽隨著後趙的滅國傳到冉魏手中。
後冉魏又乞兵東晉,沒想到傳國璽竟為晉將領騙走。
由此,傳國璽乃重歸晉朝司馬氏囊中。
就這樣。
傳國玉璽歷經宋、齊、梁、陳四代更迭。
等到隋一統華夏,傳國玉璽又被收入隋宮。
隋大業年間,隋煬帝楊廣被殺於江都,隋亡。
傳國璽又被蕭後攜帶遁入漠北突厥。
唐貞觀四年。
李靖率軍討伐突厥傳國璽歸於李唐。
唐末,天佑四年。
朱全忠廢唐哀帝,奪傳國璽。
十六年後。
李存勗滅後梁,建後唐,傳國璽轉歸後唐。
公元939年。
後晉石敬瑭引契丹軍包圍洛陽,後唐末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璽登玄武樓自焚。
從此,傳國玉璽再無蹤跡。
雖然往後的宋、元、明、清都有玉璽被發現的傳聞,但後來盡皆被證明都是虛假訊息。
險費
守王
乾隆即位後。
他命人刻了二十五方玉璽,放置於故宮交泰殿。
後世大家見到的那種厚厚方方的玉璽就是這種,方四寸、厚兩寸、高三寸。
看起來跟三包泡麵疊在一起似的。
而實際上呢。
秦漢的玉璽個頭都並不大。
比如陝歷博有一枚高僅2厘米、邊長2……8厘米、重才33克、以現代人的眼光看著完全不起眼兒的璽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