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柴榮還是犯了當權者急功近利的毛病,做事情急於求成,以至於動用一些武力手段強行推動,在短短不到半年之內,就完成了全國範圍內的禁佛運動。
朝廷上,還有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引起朱秀注意,特地派武德司調查清楚。
右諫議大夫李知損流配沙門島,也就是在渤海範圍裡的一個島群。
其罪名是妄議朝政,誹謗貴親。
李知損此人朱秀有些印象,是個頗有些迂腐書生氣的才子,正經科舉出身,東京時報上還發表過多篇署名文章,對時政見解頗深。
調查過後朱秀才知道,李知損妄議和誹謗的物件竟然是李重進。
李知損上奏的諫書具體內容不得而知,但似乎惹來柴榮極大憤怒,直接下旨罷官免職,以流配之刑處理。
此事在朝廷眾多大事裡只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很快就平息風波,無人再提。
朱秀仔細琢磨後,反倒覺得裡面能折射出諸多問題。
事關李重進的話題惹來柴榮極大憤怒,可想而知他內心深處有多麼忌諱這個問題。
李重進坐鎮亳州,執掌歸德軍,又是侍衛司名義上的最高統帥,位高權重,也不容朝中有人肆意誹謗。
嚴懲李知損,也是安撫李重進,警告朝中其他人,不要試圖用這個話題來彰顯自己。
按照既定計劃,收復西川四州後,朝廷就要開啟淮南戰事,到時候李重進必定是統帥之一,更不能讓人在關鍵時刻造他的謠言。
令朱秀擔心的是,李知損這種想法,恐怕代表的不是他一個人,而是朝堂之上一個群體。
也可以稱之為帝黨。
這群人無時無刻不在盯緊李重進。
這背後未嘗沒有柴榮默許。
可是,一旦讓這群人壯大,讓這種聲音屢次出現,柴榮難免不會偏聽偏信。
處置李知損後,進入十一月,朝廷下旨,如約開啟淮南之戰。
一篇洋洋灑灑的討逆詔書經由王溥之手,公佈天下。
詔書裡,歷數南唐竊國割據之罪狀,又清算當年趁著李守貞叛亂、契丹人南侵之際,南唐作為幫兇,出兵襲擾淮北的舊賬。
痛斥南唐官府無能昏庸,致使百姓流離失所,上至李璟下至南唐百官統統被臭罵一通。
最扎心的是,詔書裡還拿東吳孫皓和陳後主陳叔寶比擬南唐李氏家族,言之鑿鑿其終將為北朝所滅,使得神州重歸一統。
這道詔書寫得文采飛揚,朱秀捧著邸報誦讀時也感到心潮澎湃。
大周的戰爭機器全力運作起來,開封府和周邊十幾個州縣二十餘萬民夫率先調動,各地府庫糧草一車車運往蔡州、潁州、宿州前線。
數日後,朝廷定下一系列出征將帥人選,頒佈天下。
由新晉宰相、兵部尚書李谷擔任淮南道前軍行營都部署。
歸德軍節度使李重進、鎮淮軍節度使朱秀擔任副都部署。
調河中節度使王彥超出任前軍行營兵馬都監。
殿前司副都虞候韓令坤任行營馬步軍都排陣使。
侍衛步軍都虞候趙弘殷擔任行營馬軍副都指揮使。
潁州節度使司超擔任先鋒都指揮使。
許州節度使史匡威擔任先鋒副都指揮使。
共發水路大軍六萬,號稱二十萬,進兵淮南。
訊息一出,天下震動。
這是大周為統一天下邁出的決定性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