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是二將無能違背皇命在先,但這種公開處決,明正典刑還是給予文武百官極大震懾。
朱秀摩挲下巴,仔細想了想。
或許是因為早已料定二人下場,他個人對這件事倒是感觸不大。
不過朝中文武感受可就不一樣了。
柴榮用一場奇蹟般的大勝,和七十二顆將帥人頭,向天下人昭示著新時代的到來。
連巡察地方這種美差,都被陶谷這種官場老油子幹成了玩命的活,可想而知如今朝中的風氣的確為之一清。
柴榮用鐵血手腕和一系列的人事調整告訴所有人,有才有德肯幹事之人就能升上高位,無才無德又偷奸耍滑之徒,要麼主動請辭滾蛋,要麼就丟官掉腦袋。
大周這艘鉅艦,要的是上下一心,全速前進,朝著一統天下的宏圖偉業邁進,誰敢掉鏈子拖後腿,只有死路一條。
朱秀端起茶盞抿了口,笑道:“如此說來,陶公剛剛回京,事務繁雜,卻不知怎麼有空到訪?”
陶谷訕笑道:“聽聞朱縣公喜得千金,特來祝賀!”
陶谷袖口滑出一張禮單,雙手奉上。
“哎呀,陶公真是太客氣啦!待小女滿月時,還請陶公務必賞臉,來喝杯薄酒!”
朱秀假意推辭一番,很自然地把禮單收下,略瞟一眼,陶谷這份心意可著實不輕。
看來這傢伙巡察齊魯八州,辛苦歸辛苦,油水也沒白撈。
朱秀笑道:“陶公,你我是自己人,這裡也沒有外人,有什麼事還是直說吧!”
陶谷搓著手嘿嘿笑,低聲道:“陶某確有一事,想跟朱縣公打聽!聽聞陛下有意,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員建言獻策,不知可有此事?”
朱秀眉梢輕揚,不動聲色:“不錯,確有此事!”
陶谷來了精神,忙問:“傳聞朱縣公就是主評人選?”
朱秀澹澹道:“只是其中之一。此次公開徵集良策,也算是對五品以上京官一次大考,由中書、門下牽頭,六部參與,共同審閱,擇其中上佳者,交由陛下過目。”
陶谷眼巴巴地道:“不知陛下可安排了具體題目?文章方向該如何選擇?”
朱秀羊裝不悅道:“陶公,你如此問可就不妥了!此事還未發明詔,諸多官員還未知曉。
按照陛下的意思,是要找時間彙集所有五品以上京官,當場出題寫作,而後封名上交,嚴格程度甚於科舉殿試!
你追問太多可不妥,我若說了,豈不是有失公允?”
陶谷睜大眼,眼珠子軲轆轆轉悠。
朱秀的話他算是聽明白了,題目確實已經有了,但不能明說,否則就壞了規矩,是要犯錯誤的!
陶谷忙輕輕打了下嘴巴:“是老朽一時湖塗,說錯話,萬望朱縣公莫要計較!”
朱秀澹澹嗯了聲,端起茶盞輕啜。
陶谷也還算聰明,絞盡腦汁想了想,低聲道:“不久前,朱縣公一篇論煌煌之功的錦繡文章震動京畿,而陛下又在此時要召集重臣建言獻策,想來應該跟朱縣公這篇文章有關?”
朱秀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陶谷盯緊朱秀,觀察他的面部表情,暗暗竊喜,覺得自己猜中了。
苦思冥想了一陣,陶谷眼前一亮,低聲道:“陛下志在一統,莫非是要讓重臣們各抒己見,商定攻伐天下之策?”
朱秀放下茶盞,陶谷眼巴巴地望著他。
“陶公啊,朝廷用兵,目的是為江山一統,那麼就該有個大致的用兵方向,到底是先打北方對付契丹人和北漢,還是先打南方消滅唐國?又或是西進討後蜀孟昶?你有什麼想法?”朱秀笑問道。
陶谷大喜,當即明白自己猜的不錯,他日朝廷用兵,攻伐南北,就是皇帝大考命題之一!
陶谷沉思起來,其實他並不擅長軍略,但依據對各地風土習俗的認識,還是能說出一二。
“老朽覺得,如果將來朝廷出兵,不該先打契丹,契丹北漢為一體,故而北漢也不能碰,或是南下攻取淮南,或是西進征討後蜀,二擇其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