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李守貞在偏廳召見畢鎮海,簡單詢問幾句,好言撫慰一番,便讓他退下。
見符金盞到來,李守貞放下茶盞,示意她落座,一臉藹然地道:“我與總倫法師連夜商議後,決定出面為彰義軍說情。”
符金盞忙起身行禮道:“多謝太師!”
李守貞笑道:“史匡威與我也算多年舊識,他手下掌書記朱秀,去年在滄州也曾幫過你。不說別的,看在你為此事親自來找我說情的份上,我也會酌情考慮。”
“多謝太師厚愛!”符金盞感激道,心裡卻生出幾分狐疑。
李守貞平日裡對她還算客氣,但隱隱流露的冷漠疏離之感卻十分明顯。
怎地今日,突然在話語間表露親切之意?
原本,符金盞對李守貞平日裡的冷淡不甚在意,畢竟她對李家父子也是同樣的態度。
她與李崇訓成婚,本就只為家族聯姻,毫無夫妻情意可言。
多年來,她也曾試過接受李崇訓,接受自己李氏長媳的身份,可李崇訓反而對她敬而遠之,除了維持名義上的夫妻關係,平日生活裡形同陌路。
久而久之,符金盞對李崇訓不再抱有希望,甚至做好了就這樣過完一生的準備。
李守貞對他們夫妻間的關係頗有微詞,特別是符金盞成婚多年無所出,李守貞對此一直耿耿於懷。
可是他卻不在李崇訓身上找問題,反而對符金盞偶有怨言。
符金盞自問沒有任何對不起李氏之事,以她的脾性,更不屑於多做解釋。
李崇訓婚後生活不快樂,想過要休妻或者和離,李守貞知道後,惡狠狠地臭罵一頓,還說再敢有此想法,就扭斷他三條腿。
當初為了替兒子求娶符金盞,李守貞差點沒把符氏門檻踩爛,符彥卿瞧在他誠意十足,李崇訓這老實娃兒模樣不錯,性格也老實巴交的,這才勉強同意嫁女。
李守貞能跟符彥卿結成親家,對於他的名望、人脈、地位可是有相當巨大的提升作用。
李守貞發跡於晉高祖石敬瑭鎮守河陽時期,而符氏,從符彥卿他爹符存審跟隨晉王李克用開始,就是威震中原的將門世家。
符存審不光打仗勇猛,生兒子也很猛,光史料記載,有名有姓的就不下九個,私底下究竟有多少,只怕連符存審自己也算不清。
老符家的兒子大多爭氣,要麼在朝為官,要麼外放地方出任刺史、節度使。
五十多年過去了,中原王朝換了四姓十二位皇帝,老符家開枝散葉,越發根深蒂固。
符彥卿是符氏混得最好的一個,又是符氏家主,當年能將嫡長女嫁給李崇訓,李守貞不知偷著樂了多久。
如今李守貞也算朝廷元老,部將故交遍佈關中、河東,河中軍更是關中首屈一指的強藩。
李守貞心裡狂傲,卻也深知得罪不起符氏,將來舉事,還指望符彥卿能在關鍵時刻幫他一把。
符金盞猜不透李守貞心裡的算盤,只是覺得公公今日對她....唔....似乎別有所求?
“這封信是我親筆所寫,你交給彰義軍使者,讓他帶回去交給史匡威。我會上書朝廷,為彰義軍開脫罪名,王峻和焦繼勳,我也會各去書信說情。
另外,彰義軍缺糧,我派一軍先送一萬石糧食到涇州,讓彰義軍儘快將答應給河中的鹽送來。你留在長安,負責再籌措兩萬石糧食,如果彰義軍能送鹽來,剩下的兩萬石糧就給他們送去。”
李守貞撥弄著蓋碗,和顏悅色地緩緩說道。
符金盞一字不落記在心裡,遲疑道:“事關河中軍務,太師為何不親自處置?”
李守貞看她一眼,淡笑道:“我來長安之事無人知曉,最多三日後,就要趕回河中去。往後,與彰義軍交接之事,就由崇訓與你全權負責。當然,崇訓的性子你也知道,這些事,還要讓你受累,多多照管。”
符金盞猶豫了下,應道:“金盞一定不負太師所託!”
李守貞又笑道:“河中軍務繁重,抽不開人手,運糧之事,就讓你身邊的那個符氏家將去做吧。永興軍節度使趙思綰會派人與你聯絡,他會抽調兩千押糧兵給你。”
符金盞越聽心裡疑問越多,不敢多問,只得點頭領命。
趙思綰鎮守華州,怎會派兵來長安?
同為關中節度使,一個坐鎮華州,一個在蒲州,難道他們私底下有聯絡?
要是潘美走了,她的身邊只剩些符氏親衛。
“另外,你不妨寫信給那朱秀,就說我河中軍對他也很感興趣,若是有空的話,不妨請他親至長安,與我見面。如果他能為我製出黑火雷,我李守貞必定將他奉若上賓。”李守貞笑道。
符金盞感到訝異,李守貞對黑火雷似乎頗為了解。
又交代了幾句,符金盞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