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大明,也是在蒸汽鐵錘出現後,出現了更為強大的力道,才能打造出千鍛鋼來。
這些北元鐵騎身上的盔甲,即便是沒有被火繩槍洞穿,也會因為強大的衝擊力而跌落馬下。
在戰場上,尤其是騎兵對戰的情況下,跌落馬下跟死亡幾乎已經沒有區別。
哪怕是自己的友軍見到,也只能是無奈的騎馬踩踏過去。
這是所有騎兵的規矩,因為沒有辦法去避讓。
一旦避讓,會讓整個大軍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假若發生撞馬的事情,那就跟多米諾骨牌一樣,出現騎兵的營嘯事件。
北元騎兵還是很勇敢的。
即便前頭有黑煙,大多數也是敢於直接衝殺過去。
這個時候他們就會遇到後兩排騎兵的射擊。
在這樣大軍對沖的情況下,都不需要特別的瞄準,只需要大概的準頭,很容易就能打中。
一時間,北元的重騎兵死傷慘重。
而北元的輕騎兵在側翼迂迴射箭,卻對明軍無法形成有效殺傷,幾乎跟打醬油一樣。
在這樣的情況下,傅友德的戰鼓聲更加密集了。
明軍的速度也變得更加的快捷,緊湊。
反觀北元騎兵雖然多,但是他們只能依靠重騎兵對明軍去形成傷害。
輕騎兵無奈下也只能放棄弓箭,轉而對明軍發起衝擊,這無疑是送死的戰術,他們的刀劍根本沒法破防。
可北元沒有選擇,只有輕騎兵去影響到明軍的陣型,才能給北元重騎兵近身戰的機會。
否則明軍火繩槍的風箏打法,會直接把所有的北元重騎兵耗死。
慈不掌兵,北元統帥在下達了這個命令後,已經是面若死灰。
他似乎已經感受到了大敗的前兆。
重騎兵已經是成了他最後的期望了,畢竟北元還有人數上的優勢。
明軍只有一萬五的騎兵,只要輕騎兵黏住,讓重騎兵衝鋒進去,即便是二換一,三換一,最後的勝利也將屬於北元。
可惜,北元統帥不知道,當他想用重騎兵衝陣的時候,實際上就已經是輸掉了。
火繩槍的距離越近,傷害越大。
先前距離有些遠,很多重騎兵即便被打中也不至於落馬,然而在近距離下,火繩槍幾乎是一打一個準。
北元統帥確實是很有戰略眼光,重騎兵的貼身戰,確實是北元能夠取得勝利的關鍵所在。
可是他卻不知道,明軍騎兵身上穿戴的,都是千鍛鋼所製作而成的盔甲。
他們的長刀,自然也是千鍛鋼所制。
在近距離的拼殺中,明軍可以完全忽視對方砍來的攻擊,直接用盔甲硬抗,然後趁此機會一刀過去。
這種放棄閃避,猶如是直接換命的打法,讓蒙古騎兵也要膽寒。
可接下來他們就發現,自己的刀砍在明軍身上,對方只是微微一頓。
而自身的盔甲卻不能阻擋明軍的長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