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聽完後,微微點頭。
按照翰林學士們的分析,顯然秦朝是最有可能。
且秦朝在此方面上,也有其他類似的舉措。
譬如‘秦直道’,‘秦馳道’。
現在看來,再出一個‘秦軌道’也是完全可以理解,且非常符合秦朝作風。
秦朝對於修路這塊,最為積極,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進行全國範圍內道路的修築。
可以說,秦往後所有朝代的交通幹道,幾乎都是依照著秦朝的道路進行。
甚至到近兩千年後現在的大明,在許多大城之間的道路,都是由秦朝開闢出來,延續至今。
“看來自秦五尺道與秦長城、阿房宮、始皇陵、靈渠、直道、馳道七大建築後,秦軌道將會是先秦第八建築。”
朱元璋一錘定音,頗為感慨的說道。
對於秦始皇,不管是在文獻中,還是歷代皇帝,諸多官員,天下文人,都是極為敬佩且崇拜。
不單單因為他一統天下,為第一位皇帝。
更是在諸多國家建設上,立下了太多的功勞。
朱元璋也是有偶像的,秦始皇就是他所崇拜的偶像。
可以這般說,自秦朝後至今一千六百年的時間裡,誕生了如此多的朝代,國家。
除了火器外,在大多數方面,各個朝代和國家,對於秦朝而言,根本沒有太大的可比性。
秦朝,是第一個封建王朝,同時也是封建王朝的巔峰所在。
朱英曾經就和朱元璋說過,若是現在的大明對上巔峰的秦朝。
時空錯亂下,唯有五五開。
實則這還是有些過多了,真要打起來,就現在的大明,根本不可能是秦始皇統治下秦軍的對手。
大明如今常備軍一百二十萬,秦朝一統天下後,約莫常備軍為八九十萬的樣子。
然而大明的常備軍,多是屯田兵。
而秦朝的常備軍,盡皆職業兵。
職業兵和屯田兵的差距,那可不是一星半點的相差,同樣兵力的情況下,屯田兵只有被碾壓的份。
這也是為何,朱英堅持要打造職業兵的概念。
在朱英的設想中,屯田兵只會作為後備兵源,日後的戰爭,將會慢慢轉由職業兵主導。
“鼎石。”
“臣在。”
“你便回一趟南陽,將曾經見到的那處軌道查探一番,帶部分回來,咱好好瞧瞧。”
“臣遵旨。”
.......
朱栴(zhan),朱元璋第十六子,洪武十一年正月生,去年封慶王,藩地寧夏。
即便是封王了,也逃不過被操練的下場,便就如同朱權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