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六年的時候,朱元璋大封吐蕃各部族,各部族極為高興,從者雲集,紛紛請求封號。
一時間大明的封號都有些不夠用了。
沒事,大明不夠用的,用蒙元的也行,反正封就完了。
就目前的西域,名義上幾乎都被大明給統治了,到處都是大明藩屬,是整個西域難得一見的和睦時期。
朱英之所以能夠在這個時間段崛起,其實跟大明對西域的政策有很大的關係。
畢竟朱英是個漢人,要是混亂的西域,朱英連召集人手都難有辦法。
而朱英崛起的那段時間,漢人在西域的地位,還是比較不錯的。
甚至朱英在崛起的早期,還曾經扯起大明的虎皮,說自己在大明的家族多麼牛逼,有多大的勢力。
各種給諸多麾下畫餅,加上其演說的能力,讓諸多麾下認為,只要跟著朱英,日後子孫也能到大明享福。
朱英在西域有著不小的地盤,畢竟西域這裡地方廣闊。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甚至稱國都不是問題。
一些小國還沒朱英勢力這麼多人。
西域地域大,沙漠戈壁多,河流格外珍貴。
朱英的勢力基本盤,則是在塔里木河,臨近曾經的樓蘭古國所在一角。
旁邊有大山遮擋,土地也算肥沃。
當然這不是朱英最早的地盤,在長達五年的時間裡,朱英的地盤經歷過三次搬遷,才佔據這麼好的地方。
張三到達西域初,就聯絡了商會。
他率領著上百騎兵,直達朱英地盤所在。
“是張三,張三回來了,是帶回了東家的訊息嗎。”
當張三剛剛出現的時候,就被這裡巡邏的騎兵所發現,看清楚來人後,眾多巡邏騎兵紛紛跟上。
隨著大喊的傳播,數十名身穿華麗服飾的中年或老年出現。
張三行至面前,翻身下馬。
為首的一名老者,約莫五十多歲,身材魁梧,慈眉善目,鬚髮皆白,穿著鮮豔長袍。
問道:“張三,是帶回了老師的命令嗎。”
這名老者,就是朱英的大徒弟,也是朱英在西域的代行管理者。
老者是朱英買來的奴隸,最初是作為朱英的翻譯存在。
老者不是漢人,嚴格來說在西域沒有民族的概念,跟隨朱英後,就算是漢人了。
隨著時間推移,得到了朱英的信任,從原本的奴隸,慢慢的演變成了朱英的徒弟。
老者早前作為奴隸,跟隨一個主人,就換一個名字。
據說祖上跟大漢時期有些關係,朱英就起名劉勝,寓意旗開得勝的意思。
“劉老,這是東家從京師送來的文書。”
張三不敢怠慢,迅速從行囊中取出文書,遞給劉勝。
劉勝接過文書,當即檢視起來。
他一眼就認出,這上面的文字,確實是老師朱英所寫。
只是看完內容後,劉勝眼睛微微眯起,看向張三問道:“這是老師親手交給你的嗎。”
張三猶豫了一下,說道:“是東家透過張伯給我的。”
劉勝再問道:“我看這文書中,你從京師出發,到現在不到一月的時間就過來了,你是如何過來的。”
此刻劉勝的語氣極為平淡,完全沒有了之前的驚喜,反而帶著一種幽幽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