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香!”
“燒烤的味道!”
“又有鐵板燒的氣味!”
鮑德席臉色頓變,這樣的牛肉真的比炒制的牛肉更加幹香!
吳龍手一揮,六成熟的牛肉飛回碗裡。
刷鍋燒乾,重新放油潤鍋,將油倒出。再加入適量的油入鍋。
事先夾好份量在盤子裡的河粉,吳龍拿起盤子一抖一拋,這些河粉就全部被拋到空中。
此時,讓大家震驚的一幕出來了。
這些河粉在空中居然被抖散!
一根一根的排列著落入炒鍋裡。
冒著油煙熱氣的炒鍋轉動著接住落下的河粉。河粉落入鍋後,仍舊保持排成排,圍著炒鍋轉。
吳龍不拿勺不用長筷子,就是憑單手轉鍋翻鍋,就讓河粉始終整齊劃一地在鍋裡翻轉。
直看得鮑德席臉色再變。
現在就只能祈禱吳龍的味道調得沒他好,光是炒時動作漂亮,味道一般般了。
真正的幹炒牛河,除了牛肉事先分開炒制,豆芽、韭黃、蔥是不會分開炒的。
豆芽、韭黃、蔥段都是易熟、不可久炒的食材,火候不好掌握。
而幹炒牛河,中途不放水或高湯,只有油。
就憑高溫把豆芽、韭黃在極短的時間內炒熟,且不會喪失水分。這樣的豆芽和韭黃,才會好吃。豆芽脆、韭黃嫩。
這也是豆芽不要頭尾的原因之一。
豆芽頭不容易熟。
豆芽、韭黃如果先炒過一遍,哪怕是隻炒斷生,也不行。因為,豆芽和韭黃二次回鍋,就失去了本身的清甜。
河粉炒出焦香,放調料翻炒均勻。
放牛肉、豆芽、韭黃、蔥段,快速翻炒。
牛肉原來六成熟,再炒熟兩成的時間,足以讓豆芽、韭黃、蔥段斷生又剛剛熟。
豆芽、韭黃被高溫逼出的部分水氣,使得河粉上的味道與豆芽、韭黃融合、入味。
豆芽和韭黃本身就是要吃其清甜,不宜沾太重的味道。
吳龍單手抓炒鍋出爐,手腕不停晃鍋。
當他把鍋裡的幹炒牛河全部倒入盤子裡時,河粉一根根排列整齊盤在盤子當中。
綠色的蔥段圍在最外面,河粉上豆芽排成一圈,往裡韭黃排成蓋一圈,牛肉在河粉中央,上面又有綠色的蔥段。
只這擺盤,就勝過鮑德席。更何況吳龍擺盤根本不用特別花時間擺,直接出鍋成盤。
吳龍拿來高度洋酒灑在上面,點燃洋酒。
“嚐嚐我的脆皮幹炒牛河。”吳龍示意鮑德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