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當年為了編撰這一本大典,到底從民間搜刮了多少書籍?
其中有間接的毀掉了多少?
可就算是如此,你編撰出來了永樂大典,應該是能夠把大明的各個方面提升一截的吧。
可逆從編撰出來之後,就束之高閣是什麼意思?
不給人看的書籍,那麼編撰的意義又在哪裡?
“皇上不是已經建立了道院嗎?只要道院一直存在,這些科技也一定能夠很好的發展下去。”
周皇后不懂這些,不過對於科技出在道院,她還是很清楚的。
只要科技發展的好了,以後出來了更厲害的火器,誰還能夠把大明給推翻?
她想不出來。
“道院只能夠研究出許多神奇的東西,卻沒有辦法研究透徹人心啊,只要人心變了,那些厲害的武器,也就是敵人的助力。”
說著說著,崇禎有些恍然。
為何歷史上有那麼多的皇帝,會信奉儒學了。
只因儒學能夠很好的在人心上面,壘上一塊堤壩,別管它是不是能夠讓人軟弱,可只要達到讓人不知道反抗。
無論是皇帝還是官員應該都是喜聞樂見的吧。
元朝的經濟當時是世界第一,軍事也是世界第一,就連科技也一樣。
按理說,人心應該更加凝聚才對。
可偏偏一場席捲天下的瘟疫,讓整個元朝,再也無力鞏固自己的統治。
然後人心就長草了。
當然也不算是長草,只是這些人想要那會自己曾經丟棄的東西而已。
“要不咱們以後把道院給撤了?現在的火器,也夠大明用的了,繼續研究下去也沒有的多大的意義。”
周皇后也想到了,以後會有人拿著比現在更加厲害的火槍,對著自己的後代。
只需要一個死士,就能夠遠遠的換一個皇帝。
怎麼想都不夠安全。
難道從此之後,要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都待在皇宮不成。
“咱們大明不研究科技了,若是被別的國家的人研究出來了怎麼辦?國家和國家從來都是弱肉強食,就像現在關外的建奴一樣,他們要是有了比火槍更厲害的火器,現在也一定不會這麼安分守己。”
說起關外的皇太極他們,崇禎心裡對大淩河堡的站因,還是很滿意的。
今年只大明這麼多年來,唯一的一次,沒有受到兵戈的時候。
“那要怎麼辦?人人都在爭著做皇帝,依我看這個皇帝似乎也沒有多好。”
周皇后想不出問題,口中說著氣話。
她實在是擔心,自己的後代,真的不爭氣,不但把大明給毀了,還很可能把血脈也給斷了。
後一個朝代,對前朝做出來的事情,可從來都是斬草除根。
歷史上有一個秦始皇的教訓就夠了。
沒有那個開國皇帝會允許自己的身邊,還活著一個前朝的餘孽。
“所以還得從制度,和教育上下手,大明二百多年的養士,都給養歪了,現在想要扭轉過來,最少需要四五十年才成。”
崇禎琢磨著,是不是對學校的管理更嚴格一點。
免得自己養出來的學子,全都跑了不說,還可能帶回大明的敵人。
(本章完)
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