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科舉,現在已經被崇禎快要玩壞了。
若是沒有新人補充進來。
憑著他們自己培養,那可是一段很漫長的時間。
“皇上咱們的科舉是不是應該再放寬一點?反正監督體系已經完善,錄取一點儒生,應該問題不大。”
李長庚試探著問了一句,在這麼下去,雖然政治清明瞭,海清河晏了。
可他們也快要累死了。
“說句實在話,不是朕不想要儒生,而是那些儒生們已經沾染了太多曾經的不良習氣,就算不貪贓枉法,只要將這種習氣帶到工作中,那就是汙染一大片。”
崇禎無奈道:“人是個很奇怪的生命,學好需要一輩子,可要是學壞只需要兩三天,或許有些人天賦異稟,連兩三天都用不到。”
皇上都已經這麼說了,李長庚和李定國也就不再堅持。
就是他們身上都有這種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想法,更何況那些把水至清則無魚的話當成自己的至理名言的人,能做出什麼樣的事情,沒有誰能夠給出保證。
現在的大明,要的就是清水。
而且必須是有魚的清水。
可不能讓人壞了他們的青史留名的機會,哪怕累一點,也就類一點了。
在京師處理的公文越多,就越是瞭解大明現在的潛力到底有多大。
一個有絕對制霸世界的國家,不知為何卻被弄成了小水溝內鬥,還差點被別人給打的抱頭鼠竄。
也是奇了怪了。
“那就暫時把西安府那些中學的學生,都應招過來,也可以讓他們一邊幹活,一邊學習嗎,反正老話說的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李長庚接著又打起了那些中學的主意。
冀州和雍州兩地,中學建了不少,可到現在也只有西安府的建立的最早,教導的學生也最多。
都知道揠苗助長不是好事,可在無從選擇的時候。
也只能先拉來湊數了,總比那些數算都不會的儒生人好多了吧。
真不知道,南京的那些混蛋,到底是怎麼給別人灌輸的理念,居然真的能讓那些儒生們忍住做官的誘惑,從而不不去鑽研數算。
估計這也是崇禎不敢用那些儒生的真正原因吧。
李長庚絕得自己猜中的崇禎的擔憂。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劣幣驅逐良幣的事情,崇禎見識的多了,若真的把那些儒生們納入進來,用不了多久,被他提拔起來的那些官員們,可幹不過有花花腸子,還拉幫結派的儒生們。
最後的下場就是,大明再次回到了原來的起點,繼續被關外的建奴們欺負。
“好了,今天先不談這個,我給你們兩人帶來了一個好東西。”
崇禎本來就是躲清閒,來了文淵閣也是想要別人見識見識他的新玩意,誰知起了一個話頭,麻煩事就是一堆。
王承恩從衣袖裡拿出了兩個長長的小盒子,放在了桌子上。
“看到了沒有,這東西叫做鋼筆,是道院剛剛生產出來的,現在市面上還沒有多少。”
崇禎得意得揭開盒子,拿出裡面的一支鋼筆。
筆尖不是毛筆那樣柔軟,在透過窗戶的陽光照耀下,鋒芒畢露。
李長庚即便是見多識廣,也知道,一塊鐵在紙上是寫不出東西的。
更何況看起來比許多精鐵都要鋒利的鋼筆。
險種暗道:難道要燒錄竹簡不成?刀筆可是已經過時了啊。
李定國也已放下了手中的公文,毛筆的使用他已經習慣了,對於新出的產品,也只是好奇。
面對新鮮的事物,李定國接受起來,可怖李長庚要快的多。
只見崇禎拿出了一張紙,最後把所為的鋼筆,放在了磨好墨汁的硯臺之中一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