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即就在紙張上寫出了一行字。
字跡清晰,流暢,並不比毛筆難多少,而且似乎還比毛筆寫出來的字要多得多。
“我來試試。”
李定國瞧得稀奇,鋼鐵做成的筆,真的可以在紙張上寫字。
而且看起來似乎很好用的樣子,就是不知道,價錢會不會太貴,若是能夠便宜下來的話,那麼從今以後的書寫方式,就要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了。
毛筆不在重要,好像現在的儒學也不再重要。
李定國的心思轉動著,皇上似乎不但在改變大明,還在改變幾千年來,人們的書寫習慣。
這種巨大的改變,會讓大明走向何方他不知道。
但絕對會對那些儒家經典不友好是肯定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
崇禎順勢給了李定國。
毛筆字寫得不錯的人,鋼筆字也不會差到那裡去,最多就是需要多加練習,只要熟練了,應該會放棄毛筆的書寫。
從而把毛筆抬到一個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的位置。
反正已經為了華夏的文明之路,出了不少力氣了,總不能真的棄之如敝履吧。
李定國寫字的方式,還是捉拿毛筆的樣子,在崇禎的指導下,也很快就熟悉了新的寫法。
一串清晰可見的字型,就躍然紙上。
雖沒有毛筆寫出來的字型好看,但就憑著書寫速度快,還不費力氣,就知道這種筆很快就能淘汰掉毛筆的位置。
以後要是沒有更好的筆可以代替的話。
那麼鋼筆就是唯一的可以一直使用下去的筆了。
李定國一口氣寫完了將進酒,中途只沾了三次墨汁。
怔怔的瞧著紙上的筆跡,喃喃自語道:“從結繩記事開始,到刀筆竹簡的誕生,再到毛筆和紙張的出現,短短几千年,現在是不是又到了天下更易的時候了?”
每一次文明的躍進,實際上就是從書寫文字開始的。
一次比一次簡單,一次比一次方便。
才能夠把知識,散播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
他說的天下更易,不是改朝換代,而是一次文明的躍遷。
崇禎從來不敢小覷古人的智慧,李定國能夠窺一斑而知全豹,李長庚自然也可以。
此時聽著李定國的喃喃自語,就知道此人的眼光,現在已經超越了這個時代。
他崇禎實際上,還沒有從一支鋼筆上聯想出這麼多的東西。
不能說他笨,只是一個平常人而已。
只不過做了皇帝之後,在外人的眼中才有了光環加身,自然比不上那些真正的聰明人。
“有了這一支筆,大明的許多麻煩,也就不再是麻煩了。”
李長庚看得更遠,一開始那些儒生們肯定是會抵制這種新出現的鋼筆的。
練字好多年,忽然換了一種書寫方式。
不但是對自己精力投入的浪費,更是對未知事物的恐懼。
可方便的鋼筆,代替毛筆是遲早的事情。
“或許一開始引起的風波會更大也說不定。”
儒生們,那些大臣們,做出的最後反撲,絕對會比之前更加激烈。
李定國已經看到了不少的書法大家,開始把自己珍藏的毛筆一根根的折斷,那些硯臺和鎮紙也一塊塊的砸碎。
因為有了鋼筆,這些東西似乎也就用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