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需要透過京師的張鶴鳴。
此時的周奎正拿著一份免費發放的報紙,看著上面寫著的狗屁不通的文章,他想要知道的當地訊息,是一點都沒有。
而且上面的自己還很模糊,想要知道具體的內容,還需要前言後語的去猜測才行。
不過好歹是免費的,周奎也就忍受了下來。
周奎聞言放下報紙,端起茶碗,瞧了過去。
“原來是阮先生,老夫靜極思動,就想趁著還能走動,四處看看。”
對於阮大鋮此時的職務,他可還不知道,只知此人才學頗為不凡,尤善詞曲。所作傳奇戲曲有《春燈謎》、《燕子箋》、《雙金榜》、《牟尼合》更是傳的大明幾乎每一個花柳之地都知道。
據說現在正在籌劃著寫出第五本戲曲。
名字都已經想好了,叫做《忠孝環》,就等著發表書籍呢。
周奎卻是不知道,現在報刊執政新鮮玩意出來之後,像然達成這種才子更是如魚得水。
人家辦的《詠懷堂報刊》可是已經在盈利了。
名利雙收之後,只欠著在官場上做出一番成就。
阮大鋮瞧了一眼桌子上的劣質報紙,上面的文章作者,只是南京城中的一個暴發戶的兒子弄出來的。
據說為此家裡砸了不少的銀子。
“周國丈來了南京,可要好好的遊玩一番,城外的秦淮河也是一處不得不去的好去處。”
秦淮河上的畫舫,周奎是知道的,那銷金窟一樣的地方,可是每個男人都向往的地方,即便是他周奎老了。
也想要去一親芳澤,留下一點風流韻事。
只可惜的就是,身上的銀子不夠,就只能選擇一間茶館,慢慢的聽別人說一些故事,乾過癮而已。
“囊中羞澀啊,那種地方可不適合我這種窮苦百姓。”
周奎一貫的哭窮,他用這種辦法已經在他女兒的身上,騙取了不少的銀子,然而一朝被查,全部充公。
到現在身上的全副家當,也已經不足一千兩銀子。
當然現在流通的貨幣,可不是用銀子來結算的,一百個金幣,外加幾十塊銀元。
“哈哈,國丈過謙了,誰不知道只要皇后娘娘的指頭縫裡漏出一點東西,那就是金山,銀山的潑天富貴。”
阮大鋮也不知道是真的不信,還是裝作不知道京師發生的事情。
“那都是過去的事情了,現在女大不由父,我這個國丈啊,還不如一些富家翁過得舒坦。”
周奎難得遇到一個認識的,還有過交集的人,大倒苦水。
彷彿全天下的委屈,都讓他一個人給佔了。
一旁他帶著伺候他的下人,尷尬的站在身後低著頭,一聲不吭。
一個視錢財如命的人,積攢了不知多久的財富,一朝化為烏有,沒有上吊自殺,都算他勇氣可嘉。
(本章完)
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