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恆德不離恆德不離復歸嬰兒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浴為天下浴恆德乃足復歸於樸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恆德不忒恆德不忒復歸於無極樸散則為器聖人用則為官長夫大制無割
——錦書道德論
“這第二十八章的斷句,更像是詩歌體。所以用行而不用段落來記錄或許更好些。我寫在這板書上吧。”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為天下溪,恆德不離。
恆德不離,復歸嬰兒。
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浴。
為天下浴,恆德乃足,復歸於樸。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為天下式,恆德不忒。
恆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樸散則為器,聖人用則為官長,夫大制無割。”
/////////////////////////////////////////////////////////////////////////////////////////////////////////////////////////////////
“這篇與第六十六篇似乎有所關聯,或是在第六十六篇之前或之後。以後你可以自己再研究。
現在,我還是先把譯文告訴給你。不過,這篇的譯文得一節節地進行剖析。先是第一小節。”
“知道自己能達到雄壯偉大的模樣,卻靜守保持自己雌弱清澈的模樣,這是天下涓涓溪流的共同點。
像涓涓溪流一般(靜守本心),保持良好的品德不離己身。
做到德行一致,就能復又迴歸到如嬰兒一般的純淨品行。”
“這第一小節我認為是以小溪來擬人,李師認為人在嬰幼兒時期是最為純真的,就如同清澈寧靜的小溪般,柔弱清純,品德處於天真而樸實的幼生期。再下來是第二小節。”
“知道自己能夠清白透徹,卻靜守渾濁之辱,這是天下江河湖海的共同點。
像濤濤江河及壯闊海洋一樣,保持良好的品德才不斷增長富足。隨著品德增長,就能復又迴歸到樸實無華的狀態。”
“這第二小節就像是拿江海來擬人了。知道自己是清白無辜,卻靜抗唾罵侮辱,這是世間甘願沐浴苦難的人相似遭遇。
經歷了世間苦難之浴的磨練,達到榮辱不驚、不染淤泥、和光同塵的境界,保持良好的品德才不斷增長富足。
隨著品德增長,例如能寬容忍耐,唾面自乾,就能復又迴歸到樸實無華的狀態。這就比溪流之德更上層樓了。這是壯年時期的品德。再來看第三小節。”
“知道自己可以如白雲般潔白美麗,卻能堅守自己烏雲時冷酷無情,這是天下白黑輪值的定式。
像白雲與烏雲這般,保持良好品德堅守本心,不存在差別(待人)。
及至品德的圓滿形成無極輪迴變化,就能復又迴歸到到寬廣無極(的境界)。”
“第三小節用天下恆定的水流升空後轉輪時的變化來擬人,李師認識到水匯入大海湖泊後,又會再次回覆成烏雲化雨,重歸為小溪迴圈往復。以此來引出,人無論如何變化,都能保持本性不變,這就是品德至高至極了。再就是最後的第四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