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者無轍跡善言者無瑕謫善數者不以籌策善閉者無關籥而不可啟也善結者無纆約而不可解也是以聖人恆善救人而無棄人物無棄財是謂神明故善人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知乎大眯是謂眇要
——錦書道德論
“第二十七章該如何來斷句呢,待我來唸一遍給你聽。”
“善行者無轍跡,善言者無瑕謫,善數者不以籌策。善閉者無關籥而不可啟也,善結者無纆約而不可解也。是以聖人恆善救人而無棄人,物無棄財,是謂神明。故:善人,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知乎大眯!是謂眇要。”
/////////////////////////////////////////////////////////////////////////////////////////////////////////////////////////////////
“這章前面幾句都容易理解,就是中間總結及後面兩句容易讓人產生歧義。下面我先說說譯文,然後再著重研究下易產生歧義的語句。”
“擅長駕車行駛的人,行車過處能夠不留車轍的痕跡。
擅長言語詭辯的人,話語沒有瑕疵給他人針對攻破。
擅長計數心算的人,買賣交易時不需要用籌策輔助。
擅長閉合的造門人,關木鎖匙不對就不能開啟進去。
擅長編織的結繩人,繩索沒有繩結也不會散解開來。
因此,賢能的聖人總是擅長地收留遇到的難民,而不會放棄任何人。
充分利用身邊的一切事物,做到不會浪費任何有用的財富,就是我們所講的神靈般能洞察一切。
所以,擅長(某種技能)的人,作為老師傳授學生,教出更多擅長(該技能)的人。
沒有一技之長的人,(由)擅長的人來資助幫扶。
不讓這些老師(變得)寶貴難求,不要愛惜(錢財)不去資助(沒有生存技能的)人,
雖知道明白(該這樣去做)了,卻是視而不見, 裝作眯著眼睛,就是所謂的睜著眼瞎要挾。”
把師父述說的第二十七章講解錄好,秦深就聽見師父繼續開始講解分析起來。
“李師在這篇前半列舉了善人的多樣性。然後歸納到聖賢之聖,在於其善用善人。正所謂知人善用,是為人王。不離不棄,是為人主。二者合,曰聖。萬物皆如此用之,是為神靈。
故,善者天授之,再授之於人。是以世界大善。善者自珍,不相與授,則挾技要人,不可取之。”
“這最後一句不是在罵人吧。”秦深認真整理好筆記後,不禁嘀咕了一句。
秦無敵已經不再草廬中,所以秦深準備去草堂再繼續討論研究。不過此時,秦無敵亦沒有在草堂。
沒有秦無敵逗留的草堂裡,現在已經是再次掀起討論的熱潮。
“雞鳴狗盜之徒,也能派上大的用場。這一技之長,怎麼就不可以作為學問傳承了。”
“教人做壞事,這算什麼學問。”
“怎麼就不是學問了,聯邦軍事學院還教人打戰呢。教授別人去大規模破壞這世界,這麼大的破壞性,他還是雙子星第一學院呢。
照你這麼說,得把軍事學院給撤了。你別跟我較勁,去把軍事學院給幹了,你有這本事嗎?”
“那是以暴制暴,防禦為主的軍事教育學院,並不是推崇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