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徐巖鄂領兵前往南滇的第三日,京中局勢悄然生變,流言似春日柳絮,剎那……
徐巖鄂領兵前往南滇的第三日, 京中局勢悄然生變,流言似春日柳絮,剎那間飛滿天際。
不知從何處傳出一套順口溜, 如長了翅膀般,在京中百姓之間口口相傳。
“女帝主政亂乾坤,牝雞司晨觸天痕。水患滔滔田成沼, 敵寇洶洶擾邊門。天道示警因何故?女帝失德亂國倫。理應退位給郡王,還政於陽定乾坤 。”
趙祈靜靜地坐在殿內聽著齊明薇逐字逐句念出那充滿惡意的詩詞, 心中冷笑連連。
最不希望發生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哼, ” 趙祈輕哼一聲, 眼中滿是不屑,“太後等人,當真毫無大局觀念, 滿心滿眼只有自己的私利。國難當前,南滇正遭受西夏與北狄五十萬大軍的圍攻, 國內又有洪澇災害,百姓流離失所。在這危急存亡之際, 他們不思如何共禦外敵,賑災安民,反倒處心積慮地謀奪皇位!”
褚淳賢站在一旁,輕聲說道:“她以前未敢輕易對你動手,是懼怕北境鄭家手握重。如今鄭宓帶著大軍前往南滇, 這場戰役規模浩大, 按照常理推斷, 雙方必然損傷慘重。太後想必認定,即便鄭家對你退位一事有所不滿, 可彼時他們自身元氣大傷,也無力他顧。再者,只要她謀劃得當,以‘順應天道’為由,逼迫你退位,到時候天下人即便心有疑慮,也不敢公然反對。”
徐玟在旁神色凝重,趕忙稟報道:“陛下,我已在宮中加強守衛,安排親信將士日夜巡邏,防止太後趁亂生事,做出對陛下不利之舉。”
她微微一頓,眉頭緊蹙,眼中滿是憂慮,“只是,如今京中局勢微妙,人心浮動,臣雖竭盡全力,卻仍怕有所疏漏。”
趙祈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贊許,“你有心了。只是這事兒恐怕沒那麼簡單。你怎知太後身後無兵?她多年來暗中經營,勢力盤根錯節。她曾派人監視我的暗衛,那些暗衛來於何處?高太傅至今還掌管著戶部、吏部和工部,這幾個要害部門的官員,有不少都是他的心腹。關鍵時刻,誰知道會倒向哪一邊。現在太後見我手下兵力都調往南滇,以為我孤立無援,這才忍不住跳出來想要一舉奪位。”
趙祈目光深邃,她能看清局勢,可破局之法如霧裡看花。
太後及其黨羽,一心想將她拉下皇位。
流言蜚語是她們放出的第一支明箭,意圖攪亂民心,動搖她的根基。
趙祈心中恨啊,她又何嘗不想趁此機會,徹底清算太後背後的勢力。
褚淳賢緩緩說道:“既然太後已經明擺著要謀權篡位,公然和陛下作對,我們要什麼也不做,一味地隱忍,只會讓太後等人愈發囂張。”
“你說的沒錯,就是要讓她們愈發的囂張才好。” 趙祈眼神銳利,一下子就想通了關鍵所在。
太後此番行動,看似來勢洶洶,實則也是一步險棋。
此中關鍵,便在於一個 “快” 字。
在朝廷賑災結束之前,趁著南滇戰事正酣尚未平息之際,完成謀逆之舉。
這 “快” 的後頭,緊跟著一個字,叫 “急”。急可生智,卻更易出錯。就是要讓她們急不可耐,在匆忙行事中露出破綻。
趙祈嘴角微微上揚,浮現出一抹若有若無的冷笑,接著說道:“徐玟,放出風聲,就說朕為了安撫民心,準備在宮中設壇祈福,祈求上蒼庇佑南滇戰事順利、災情早日平息。”
此刻的南滇戰場,硝煙尚未燃起,卻已彌漫著劍拔弩張的氣息。
鄭宓端坐於馬上,身姿筆挺,周身散發著久經沙場的颯爽英氣。
她遙遙望向燕君燁所在之處。
“燕君燁!你這手下敗將,叛國賊子,喪家之犬!往昔在我手下,你便一敗塗地,毫無還手之力。如今竟不知廉恥,與北狄蠻子勾結一處,你還有何顏面茍活於世?”
燕君燁只覺如芒在背。他絞盡腦汁,也想不明白,為何鄭宓竟如鬼魅般,早早率大軍在南滇嚴陣以待,好似算準了他們的一舉一動。
此前,燕君燁安插在大周的暗線信誓旦旦地來報,稱鄭宓於大周南部賑災完畢後,便會揮師北上,奔赴北狄。
基於此,他篤定南滇此時定是防務空虛,如入無人之境,故而與北狄將領宇文堅商議,欲趁此良機,一舉踏平南滇,進而長驅直入,攻入大周,瓜分這富庶之地。
宇文堅,作為北狄部落首領的長子,未來北狄的掌舵人,此番出征,野心勃勃,志在必得。可當他抵達南滇,望見城前密密麻麻的大周與南滇聯軍時,不禁瞠目結舌,滿臉的難以置信。
他怒目圓睜,徑直沖到燕君燁面前,語氣中裹挾著熊熊怒火,厲聲質問道:“燕君燁,你親口承諾,南滇軍力孱弱,我們可如入無人之境,直搗大周腹地。如今這是怎麼回事?為何會有如此多敵軍在此阻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