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文通現在很痛苦,
他原本在這裡駐紮著對應著那支燕軍,應該是燕國平野伯部。
第一次,
楚軍可以利用自己的騎兵優勢去擠壓燕軍。
昭文通很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
沒吃過豬肉又怎麼可能沒見過豬跑不是?
可能騎兵在其手裡用得沒有燕人將領那般精湛,但大概該怎麼用,該如何發揮出騎兵的效能,軍旅這麼多年,家傳又這般久遠,怎麼會不曉得?
所以,
布兵壓陣,
騎兵壓縮,
昭文通成功地將燕國平野伯部給壓縮排了一座縣城裡。
縣城的城牆不高,佔地也不大,談不上什麼易守難攻。
但一開始因為擔心燕軍會趁著自己圍城時去嘗試突圍,所以昭文通選擇了最為穩紮穩打地方式,像是侍女掃地一樣,一點一滴地將外頭的灰塵全都收攏起來。
反正獨孤牧那老東西給自己軍令就是對住這支燕軍,讓他們不要再在自家後方亂竄了。
既然如此,那就不急,慢慢拾掇。
同時,昭文通也清楚這支燕軍裡,有萬餘青鸞軍士卒,是楚軍,近乎和燕軍的數目相當。
所以,
昭文通也想以步步緊逼,日日施壓的方式去將面前的這支詭異的“燕楚”聯軍給分化開來。
效果,
是很明顯的。
這些日子以來,對面叛逃過來的楚軍數目不少。
昭文通覺得,再過些時日,等到那位平野伯麾下計程車氣再低落一些,就能夠嘗試真正的開始攻城了。
到那時,面前的燕軍在失去銳氣之後,就不會再是難啃的骨頭。
然而,
誰成想,
忽然間一支燕軍騎兵竟然從自己後方包了上來。
四萬餘靖南軍騎兵,從行軍時的軍容上來看,就能清楚地知道這絕對是燕軍的精銳。
昭文通麾下兵馬散得有些開,但好在燕軍來襲,他的外圍哨騎提前對本部進行了通知,所以昭文通馬上就收攏了部隊,撤出了對平野伯軍的包圍。
而靖南軍也因為長途奔襲,人馬疲憊,羅陵也就沒有直接下令進攻,雙方隔著三十多里互相對峙下來。
但不管怎樣,這處戰場因為這四萬靖南軍騎兵的出現,使得局勢徹底被顛倒了過來。
第一日,相安無事;
第二日,哨騎廝殺;
第三日,已經緩過來的燕軍開始有意識地出動壓縮楚軍。
而昭文通為了避免被內外夾擊的情況,不得不再度收縮。
雙方沒有爆發大規模的衝突,但鄭伯爺的圍則是完全被解開了。
角色互換,
現在輪到昭文通蜷縮在一個位置,而燕軍則在外圍開始囂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