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時候,叛逃過去的楚軍這次又叛逃了出來,不僅如此,他們還“拖家帶口”,帶出了更多的一波。
戰事持續到眼下這個局面,一波又一波的燕軍出現在了楚地腹心,楚人計程車氣,其實才是受壓最嚴重的。
再者,有了青鸞軍的投靠,屈氏帶了個頭,連大貴族都能投降,這些楚軍士卒還能有什麼心理負擔?
不過,投降來投降去的,只是一種必然會出現的小反應,對大局,並不影響。
除非鎮南關裡的年堯忽然一拍桌子,反楚投燕,其餘人,真的只是“小賭怡情”。
終於,
在佈置和完善好下面各部對昭文通部的監控以及對其他方向可能出現楚軍的提防後,
羅陵領一隊親軍來到鄭伯爺的大寨中。
二人先前其實鬧過一次不愉快,但其實誰都沒放心裡去。
私交是私交,打仗是打仗。
他羅陵要是連這點覺悟都沒有,靖南王也不可能容得下他成為王旗下嫡系總兵官之一。
再者,
羅陵也清楚平野伯這一仗打得有多不容易,冒了多少的險。
大燕軍中的風氣,還是很昂揚向上的,能打勝仗,能為其他人所不能為,自然會被尊重。
最重要的是,羅陵也清楚自家王爺對待平野伯,那是和其他人不同的。
以前,他有點想和平野伯別苗頭,那其實也是有點兒想爭寵的意思。
明明是他先到的………
只是,現在,再想這些,就沒意思了。
他大軍剛到的第二日,雙方就互派了信使,交流溝通了各自的情況。
羅陵沒覺得他平野伯沒主動來見自己算什麼大不了的事,這不,他自己主動過來了。
然而,
當羅陵來到平野伯軍寨時,
卻得到了一個令他震驚的訊息:
平野伯於他羅陵大軍到的翌日,就將大軍丟給了金術可看管,自己領著幾十個親衛徑直向南找靖南王去了!
………
鄭伯爺是真的去了,而且只帶了二十名親衛,另外就是四娘和劍聖了。
或許,
冥冥之中真的會有一種感應。
原本,在羅陵大軍出現,鄭伯爺長舒一口氣,在得知王爺率領另一路大直撲郢都時,還覺得很是過癮。
這才是王爺的風格,這才是王爺的脾氣。
所以,
當晚,
鄭伯爺胃口大開,
吃了三碗麵,早早地就睡著了。
然後,
他做了一個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