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大燕,
沒了也就沒了吧。
人活一輩子,管住自己這一世就足矣,千秋萬代立規矩,想得太美。
大燕的靖南王和鎮北王,就這樣離開了。
李梁亭走出去時,看見田無鏡在前面等著他。
鎮北王揮了揮手,
笑道:
“我侯府幾代一直流傳著一句話,心情好,心情不好,或者,你也不知道自己心情是好還是不好時,
那就去砍蠻子吧,
砍了蠻子後,
必然會更好。”
……
宮廷大宴上,大燕皇帝陛下忽然吐血。
對於大燕的官員而言,彷彿給喧鬧歡慶的今日,加上了一筆濃重的陰霾;
一位真正的至尊皇帝,其實臣子們,是不喜歡的。
雖然大燕不是乾國,但大燕的官員們,其實真的很羨慕乾國的同行們,大乾,當真是一個令士大夫令官員所向往的美好國度。
但大燕的臣子們,也早就已經習慣了龍椅上的那位主宰,他所帶來的,不僅僅是給百姓的安全感,同時,也給百官們帶來了一種穩定。
人,就是這樣子的一種複雜存在,很多大臣選擇支援太子,是因為太子仁厚,相較而言,六皇子在行事和手段上,真的太像曾經的陛下了。
但他們還是不願意這位陛下就這般離開的,只能說,這是被天子用皮鞭鞭撻出的依戀之情吧。
而對於那些外國使臣,以及潛伏在這座都城的各家暗樁而言,則無疑是一條天大的喜訊。
他,
終於不行了,
感慨一句天下苦燕久矣,真的是一點都不誇張。
大燕,原本是東方四大國中,土地最為貧瘠,人口也相對最少的一個國度,看似廣袤的土地,實則很多區域並不是很適合人居住和耕種。
而且,曾經的大燕還門閥林立,藩鎮割據,那一座鎮北侯府所在的北封郡,近乎成了國中之國。
正是因為這位皇帝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局面,大燕的版圖,快速地擴張,大燕的鐵騎,也讓整個東方聞風喪膽。
有些皇帝的偉業,得益於奮幾世之餘烈,亦或者是繼承了豐厚的家底,想做事時,自然就方便得多。說其功,必分於祖。
但燕皇不是,不是大燕成就了他,而是他成就了大燕。
這樣一位皇帝,對於鄰國而言,自然早早地亡故才是最好的,否則,誰都不知道要是老天爺再給他十年,東方,整個天下,將變成何等格局!
不過,在後半夜,宮內傳出了訊息。
一,是陛下身體無恙;
二,明日的大朝會,召開。
一是沒人會信的,但這個“二”,讓不少燕國官員長舒一口氣,也沖淡了不少使臣先前的激動和喜悅。
大朝會召開,意味著皇帝必然會親臨,皇帝的身體,還能繼續撐下去。
使臣們心裡,頗有一種失落的感覺;
這位帝王,
怎麼還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