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問題,其實就是鎮南關了,按照盟約規定,燕人放青鸞軍回國,楚人將原本屬於成國的鎮南關交還給燕國,但現在肯定是不可能的了。
不過這也無所謂,反正楚人不大可能掀開大戰,那鎮南關在不在他手上,區別也不是很大。
“王爺放心,等我將手下兵馬練好,末將替王爺將鎮南關給再取回來。”
田無鏡聞言,微微頷首,似乎根本就沒當一回事兒。
二人走著走著,陳陽策馬而來。
當他看見靖南王和鄭凡站在一起哥倆像是在遛彎兒一樣後,就確認了到底是誰下達殺俘命令的了。
“王爺,屈天南於江邊自刎投河了。”
屈天南死了,
燕人士卒沒打算殺他,他其實一直被數十個親衛用身體保護著,而燕人甲士則故意放開了他這一邊。
但這位楚人的柱國看著自己麾下計程車卒一片一片地被屠殺後,
沒有選擇為自己爭取一個苟且的機會,
而是推開了自己身邊親衛的保護,
撿起一把刀,
在周圍一眾燕軍騎士冷眼注目之下,
一刀削去自己的首級,
屍身摔入望江江面。
數十個親衛,跟隨赴死。
這位楚國柱國,用自殺的方式,保全了屬於自己的尊嚴。
其實,他沒輸。
拋開今日不談,青鸞軍在晉地戰場上,其實一直都不算失敗。
糧食不足的主要原因,還是被野人坑的,隨後孤軍駐守境外,國內卻一直沒有派出援兵來,也非他之罪。
屈天南已經做到自己能做的了,
但他卻被盟約騙開了城門;
廟堂上的人,用一種極為天真地方式糊弄了他。
當然,屈天南自己也並非毫無過錯,他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去相信了田無鏡所發的誓言。
但他到底真的是完全相信了麼?
其實真難說;
因為和餓死全軍這個必然結果相比,身為一軍主帥,他只能去賭另一個結局了。
屈天南的死,標誌著這一場歷時一年的晉地之亂,終於畫上了一個句號。
燕人掃清了玉盤城內楚人的最後一部勢力,徹底將三晉之地掌握在手中。
鄭凡沒有看見屈天南的屍首,它應該已經順著江水和那些楚人士卒的屍身一起向下遊飄蕩過去了。
倒是看見了楚國使者景陽跪在江邊,
大聲痛哭。
燕人“背信棄義”不假,但他這個經手人,其實也難辭其咎。
不過,他是使者的身份,倒不會有被處死的風險。
他一邊痛哭著一邊用雙手將從地上搜刮起來的一些糧食丟入江面之中,
絕大部分楚軍被殺時,其實也沒來得及混一口飽飯,都是餓死鬼上路的。
鄭凡猶豫了一下,
終究還是決定自己仁慈一點,
沒去提醒對方拿荷葉包裹糯米投江裡會更有儀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