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鄭凡的這個問題,田無鏡的回答很簡單:
“楚人會憤怒。”
鄭凡一邊走著一邊等著下面的話。
然後,一直沒等到下面的話;
鄭凡這才完全明白田無鏡的意思,楚人會憤怒,然後就沒了。
生氣會生氣,但你能奈我何?
燕國是近幾年連番大戰,已經打疲憊了,繼續戰爭的話,會很不划算;
但無論如何,這幾年的數場戰役,燕國都是勝利一方。
打,會很難受,自己可能也會垮,但並非是完全沒有了繼續打仗的能力。
如果燕皇徹底孤注一擲,燕國其實還能調動起很大的民力和軍力將戰爭繼續下去的,甚至是,再度擴大化。
北封郡那裡還有十五萬鎮北軍呢,同時還有十多萬被燕皇踹到那裡吃沙子歷練的禁軍。
真要幹出腦漿時,那就顧不得其他了。
“楚國國內並未完全平定,楚國那位攝政王性格沉穩,徹底開戰,我燕國敢賭,他楚國,不敢賭。”
完全開戰就是,楚國調動起國內各部兵馬,大數十萬大軍開出鎮南關,和燕國在晉地正兒八經地再度爭雄一次。
楚國若是勝了,那麼燕軍可能會損失掉成國這塊地方,甚至還要更往西退,但楚國想要一口氣打入燕國本土,也近乎是不可能的事兒。
但楚國若是敗了,
是有成例的,
當年乾國正值國運鼎盛之際,乾國太宗皇帝五十萬大軍北伐,被初代鎮北侯一波擊潰,若非當時燕人還在荒漠和蠻族打得難分難解無暇分兵,說不得乾國半壁江山就得因此被反推回去。
戰爭嘛,往簡單地方向說其實就是這麼一回事兒,當你失去了野戰主力軍團和可機動調配的兵馬之後,你疆土再遼闊城池再多,也都會淪為一隻只待宰的羔羊,等著對手去慢慢收割而已。
靖南王能不能複製當年初代鎮北侯的輝煌?
大可以來試試。
且楚國內部問題沒有解決,這次戰敗,青鸞軍盡滅,必然會引起楚國內部動盪,攝政王沒稱帝其實就是對內部未清除勢力的一種妥協表現。
種種跡象表明,楚人不會在短期內全面開戰。
就算要開戰,
論賭國運,
大燕這邊的仨鐵三角就是仨瘋子,人家國家裡是國本社稷不可輕動,重於泰山!
但在大燕這仨眼裡,梭哈國運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早已積累了豐富經驗。
“那王爺您?”
“本王以後就又要自稱本侯了。”
田無鏡說得很平靜,彷彿早就預料到這件事一般。
鄭凡一下子明白了,殺了四萬戰俘,要堵住國內外悠悠之口,必然得對田無鏡做出處罰,那就將剛封的王爵撤掉,降爵。
但其實說白了,
對於田無鏡而言,
是叫靖南王還是叫靖南侯,
有什麼區別?
當你個人實力和勢力到達一種高度之後,所謂的頭銜,真的只是一種額外點綴罷了。
“本王到時候會在奉新城開府,距離楚國近一些。”
奉新,就是鄭凡之前率軍糞殺司徒毅兄弟倆的地方,在玉盤城東邊,若是田無鏡坐鎮奉新城,相當於是在楚人門口懸掛了一把利劍,對楚人而言,無疑是一種極大的威懾。
且站在鄭凡這個雪海關總兵的立場上來看,田無鏡若是坐鎮奉新城,他就不用再擔心面對楚人和野人的夾擊了,各方面施展也就能從容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