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這麼長時間了,還是沒見一滴雨,看來旱情已經可以證實了。
只是這打井的效率未免也是太低了,李林甫在一旁勸道,“公子,你這心是好的,但還要量力而為,這人不能與天鬥。”
“我沒想與天鬥,只想讓大家好過一點。”
“那樣的話,只能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了。”
全縣一起挖井當然好了,但又有什麼辦法呢?
“先生是想到什麼了嗎?”
“我這也是在韓小姐身上找到的啟發。”
這又跟韓曦有什麼關係?難道是這兩個人有什麼牽扯。
“你們好事將近了?”
李林甫可是一本正經的再說,怎麼到了潘閭這裡就下道了呢?
“我是說寶藏,臨淄可以有寶藏,我們泰安也可以有,財帛動人心啊!那些動心之人,你不用勸他們自己就會動手了。”
這就需要編一個彌天大謊了,未必要靠譜,但一定要夠扯。
這樣才可以流傳開來嗎?泰安的名人那首選就是左丘明啊!
他當過官,他的左傳和國語流傳至今。
他是兩袖清風品德高尚,卻信奉強公室、弱私家的政治主張,還與孔聖人一起同朝為官過。
在當時的魯國,無異於一場變法。
而泰安縣,就是初始的實行之地。
潘閭就讓人傳出話去,當時的卿族為了保住私產,把錢財都藏於地下,已經有人挖出來了。
潘閭那個山寨就是最好的證明,要不然誰沒事挖井玩。
跟潘閭有一些交情的人或者是跟潘鳳交好的人,還特意過來詢問。
那潘閭只能騙他們了,說確有其事,還拿出了一件青銅器讓眾人長眼,算是善意的謊言吧!
這下子整個泰安縣的人都動了起來,尤其是那些大戶的人。
他們在宗寶那裡損失的錢糧,自然想從寶藏身上貼補出來。
到是真有人挖出來了一點東西,但那也是巧合。
大多數人也是白費功夫,只不過這水井是越來越多了。
潘閭也不能讓他們白忙活,順便給了一點獎勵什麼的,算是給了他們一點安慰。
有寶藏這回事,連別縣的人都聽說了。
也過來挖掘,因此跟泰安的百姓發生了不少衝突。
剛開始潘閭也沒在意,有得必有失,這種事是該付出的代價。
就讓縣兵巡邏一下,調停調停也就行了。
可後來愈演愈烈,那挖寶藏都挖到別人田裡,那擱誰都不能幹啊!
潘閭這次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本地的百姓就算要挖寶藏那也是有底線的,外面的人可沒有。
於是潘閭就強行把這些外人都驅趕了出去,引起當地百姓紛紛叫好。
二貨的聲音在潘閭耳邊響起,“宿主振奮人心,冷卻時間減免十天。”
十天是真不多,可老長時間沒聽到二貨的聲音了還真有點想念,“你終於捨得出來了。”
“是宿主無能,不是二貨無情。”
“......”
“你可以滾了。”
“請宿主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