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的喬喻沒空想這些,他也沒去跟洛特·杜根溝通。
反正按照以往的發刊時間,哪怕他的論文真能在十一月見刊,那也起碼是中旬的事情。
華夏數學年會十一月月初就要召開。反正是肯定趕不及的,所以他根本沒考慮過論文什麼時候能發表。
他的心思全放在趕緊把論文寫出來然後提交給田導,把關於報告的事情先解決了再說。
畢竟有信心跟論文完成是兩回事。論文主要包括三個關鍵點。
首先是素數間距的模態幾何化。原始素數間距問題是,在素數對(p,p′中,存在無窮多對滿足 p′p=d的素數,其中d是一個固定數值。
轉化後則是在模態空間M中,是否存在無窮多對模態點(rp, rp'滿足模態距離dM(rp, rp'= d。
先要證明這個轉化是合理的,這部分可以直接借用他投給論文中的小部分內容……
這一塊他直接引用了發給那篇論文中的一些定理。
第二部分就是證明一個關鍵定理,在模態空間M中,存在一條模態路徑Γ,使得模態距離 dM(rp, rq的上界可以降低到一個位數。同時對模態路徑上的點進行密度分析,給出驗證結果。
第三部分就是最後的同態轉化,透過這些對映關係,重新把幾何模型的特性轉化為數論語言……
說起來簡單,但其實真上手喬喻還是很辛苦的,花費了整整十天才把初稿完成。最終喬喻把246降低到了6。
也就是喬喻證明了間隔為6的素數對有無限個。距離完成證明孿生素數猜想已經不遙遠了。
其實喬喻感覺還能把範圍往下縮小一點,但他覺得沒必要。進一步縮小範圍會增加更多技術細節,哪怕是到4,喬喻感覺又需要多花費十幾頁的篇幅,這顯然會讓證明變得冗長。
一次會議論文而已,差不多得了。
然後又花了五天時間幾乎是一步步的認真檢查文章有沒有問題。
這已經成了喬喻的執念了。自從稽核了餘江大學那位秦師兄的稿子之後,喬喻感覺他是真的不允許因為一點小粗心,而讓論文中出現能讓人笑掉大牙的操作。
最終論文成稿二十一頁,標題也很簡單《間隔為6的素數對的無限性證明》。
檢查完之後,喬喻準時在十月二十五號這天便透過郵箱發給了田導跟袁老。總之這次絕對不能犯任何錯誤了。
這次論文發出去之後,便沒了訊息。不過喬喻也沒管了,論文他已經完成了,至於能不能在數學學會上講,那是導師們決定的事情。
至於他又可以輕鬆兩天了。
……
十月三十日,華清,秋齋,多功能會議室。
如果有人今天闖進這裡,就會發現會議室內大佬雲集。
一堆的院士扎堆坐在會議桌前。
袁正心、田言真、潘悅洞、李陸河……
不只是燕北跟華清大學,還有華科院的,旁邊衛星城南津大學的,京城師大的……
真的光是坐在會議室裡的十多位教授,基本上就可以代表華夏數學界的半壁江山了。
不止如此還有三位透過遠端影片參與這次會議的國際知名華裔數學家,張遠堂、張樹文跟陶軒之。
每人人手一份喬喻最新的論文。
沒辦法,這次的情況的確很特殊,所以五天前,當喬喻把論文發給了田言真跟袁正心之後,兩位大佬就見面討論了一下。
期間還給洛特·杜根打了一通電話。
隨後兩位大佬列了一份名單,將有資格稽核喬喻這篇論文的華夏跟華裔數學家都挑了出來,然後開始一位位的打電話。
論文發出去之後,便有了今天這場會議。
不過田言真跟袁正心討論之後,今天沒讓喬喻參加這場會議。
主要是有些東西不太好解釋。比如喬喻瞞著自家導師發了兩篇
導致導師想讓他在數學年會上的報告,沒法講了,所以臨時趕出了一篇論文。
整件事情太過驚世駭俗,前因後果以後可以寫進回憶錄,但兩人都覺得暫時還是沒必要讓同行瞭解這麼清楚了。
當然即便喬喻沒來,對於現場許多院士來說這篇論文也很難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