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論文中模態公理體系等等一系列的全新概念,數學界許多人還沒聽說過。
但證明過程看著又像那麼回事。這種感覺就很離奇。
不過陶軒之的發言解開了不少人的疑惑。
“這五天我認真的看過這篇論文,沒有找到什麼錯誤。當然……他引用了一些還沒對外公佈的新理論……”
說到這裡,陶軒之沉默了片刻,因為他也覺得這個事情,有些不好評價,然後才繼續說道:“巧的是,我前不久我應的邀請。稽核了兩篇論文,就是關於這個模態公理體系框架的。
據我所知這兩篇論文的六位審稿人都給出了同意發表的意見。所以這兩篇論文有很大機率會刊登在今年最後一刊上。
所以我個人認為這篇論文的論證過程沒什麼太大問題。包括他所引用的模態空間、路徑存在性定理,以及模態密度函式對映定理。以及相關的轉化過程。”
會議室內,眾人的表情各異。
田言真跟袁正心表現得很平和,這麼長時間已經能接受這個意外了。
至於其他人有困惑的,有驚訝的……
半晌後科學院的潘院士問了句:“嗯,雖然可能有些冒昧,但陶教授,我能問下,你知道你所說的那兩篇論文,審稿人除了你之外還有誰嗎?”
陶軒之點了點頭,開口答道:“除我之外還有皮埃爾·德里尼教授、安德魯·懷爾斯教授、理查德·泰勒教授、安德魯·格蘭維爾教授跟彼得·舒爾茨教授。”
有時候審稿人是不太樂意讓人知道自己稽核了某些稿件的。
但顯然不包括這種情況。
事實上當這些審稿人願意給一篇論文評語的時候,一般就意味著他們真不介意讓外界知道他們就是審稿人。
於是,會議室內的大佬們再次無語了。
好傢伙,五位菲爾茲獎得主,另一位雖然沒拿菲爾茲獎,但拿了一枚菲爾茲銀質獎章,還是歷史上僅有的一枚。
這個審稿人陣容都認為另外兩篇論文沒問題的話,這讓本來想質疑的人都乾脆閉上了嘴巴。
又沉默了半晌後,袁正心輕咳了兩聲,說道:“張遠堂教授,你覺得喬喻的這篇論文有什麼瑕疵嗎?”
這是一個很禮貌的提問。
畢竟最早針對孿生素數猜想的一個重要問題本來是素數的最小間隔是否有限。
要知道2008年一群世界頂尖的數論專家專門在美國國家數學科學研究所開了一個會,討論這個問題。
但這個會議最後卻以失敗告終。
而張遠堂是首個回答了這個問題的數學家。即便他的成果是素數間有界間距有七千萬……
但他的證明直接回答了這個重要問題。在數論里程碑上可以說是從無到有的進步。之後縮小到246,都是基於他的論文所提供的工具。說他是這個問題的奠基人也不為過。
“我今年八月去了一趟燕北大學講學,跟喬喻見了一面,他告訴我為了解決一系列素數問題,打算設計一個全新的公理框架。
當時我覺得這是一個很神奇的構想。但更神奇的是,十月他就做到了,不只是真的構建出了一個新的公理框架。
更重要的是,當我試圖找到證明過程中不合理的部分,卻失敗了……我不敢相信這是一個十六歲少年做到的。
但有一點我能肯定,一個全新的數論賽道即將開啟。在模態空間下,我們不再是針對一個個具體數字的研究,而是一個個包含了所有可能態的元素。
把每個數字都賦予幾何意義……我甚至不知道怎麼去評價這個框架,但很顯然,他正走在成功的路上。
所以如果讓我單純評價這篇論文的話,我認為它是對的。正如我剛才說的,我很努力的想要挑錯,但沒能成功。
當然這一切建立在模態空間所給出的定義都能邏輯自洽的前提之下。至於模態空間的定義是否合理,我想陶軒之教授已經給出了答案。我的發言完了。”
認真的聽完了張遠堂的評價後,田言真又等了片刻,讓大家有充分的時間思考之後才正式開口了。
“咳咳,那個……不如還是大家直接投票吧,因為喬喻是燕北跟華清的聯合培養物件,我跟袁老就棄權了。
如果大家覺得這篇論文適合在今年的年度會議上做報告的請舉手。”
沒有太久的猶豫,很快會議室內所有人手都舉了起來。
感謝中文至寶貝、蛋疼的小魷魚的打賞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