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宗龍兵進西華,與楊文嶽匯合後,一同向南行進,至汝寧城東北。
此時的天命軍,除了李信親率第一、第二兩個團駐守城內,其餘六個團三萬餘人,卻是駐紮在東南的三里鋪,與城內互為犄角。
傅宗龍與楊文嶽商量,欲待分兵,一人攻城,一人出擊三里鋪天命軍大營。
楊文嶽部兩次敗於天命軍,提到天命軍,已是心膽倶裂,便反對分兵,“傅大人,天命軍一向狡詐,如果分兵,萬一被各個擊破……”
傅宗龍雖然要報四川戰敗之仇,卻也不敢輕視天命軍,便道:“如果我們集中力量突襲三里鋪的天命軍,萬一城內的天命軍出城,我軍必被南北夾擊,數萬大軍在此,一旦出現亂局,後果不堪設想。”
“下官倒是有個主意,”楊文嶽無論如何都要抱緊傅宗龍的大腿,都說陝西兵能打仗,自己千萬不要落單,“下官分一萬士兵給虎大威,讓他盯緊了城內的天命軍,其餘各軍,合力攻打天命軍在三里鋪的大營。”
傅宗龍仔細想想,這個主意不錯,天命軍的戰鬥力太過強悍,三里鋪有數萬天命軍,便是自己的兩萬大軍壓過去,未必就能取勝。
城內的天命軍,有城牆依託,一時半會又很難拿下……
明軍開始移動大營,傅宗龍、楊文嶽部的主力,在城外的東南角重新紮營,距離三里鋪不足二十里,而虎大威獨自在城東紮營,一方面為大軍殿後,另外一方面,也是將城內的天命軍與三里鋪的天命軍生生切開。
二十里的距離,實在太近了,這是戰鬥的前兆,如果一方偷營,對方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
傅宗龍擠壓天命軍,即是期望雙方決戰,明軍的弱點他自己清楚:糧草不足!
糧草不足的明軍,根本無法打持久戰。
如果能儘快解決了城外的天命軍,再與楊文嶽合力拿下汝寧城,或許糧草就有了,汝寧有數萬天命軍,糧草絕對不會少。
但傅宗龍知道,就像楊文嶽說的,李自成一向詭計多端,萬一被天命軍趁夜偷襲……
他不但在大營四周加強警戒,又派出大量遊騎四面搜尋,前部已經達到天命軍的大營周圍,雙方遊騎已經發生了不少小規模的戰鬥。
天命軍缺少戰馬,遊騎的數量不足,李自成只得將自己的部分親兵放出去,臨時充當遊騎。
入夜之後,月亮躲進深深的雲層,絲毫不見蹤跡,大部分星星放棄了自己尋常的崗位,偶爾才有一兩顆星星眨呀眨。
李自成的親兵們,跟在大都督身邊,一向不缺少軍功,但他們的責任是保護大都督,軍功都是賞的,很少有直接參戰的機會,今晚好不容得了機會,一個個打起十二分精神。
他們以小旗為單位,或者隱藏在暗影裡,或者深入明軍的遊騎中,在大營四周十餘里的範圍內,大肆射殺明軍的遊騎。
親兵們都裝備了步槍,射程上有優勢,明軍的遊騎損失慘重,訊息傳到傅宗龍耳中,他不禁大吃一驚:天命軍為何驅逐官兵的遊騎?難道他們要偷營?
傅宗龍不敢入睡,便傳令增派人手,加強大營四面的警戒,嚴密注視天命軍的動靜。
更多的遊騎被派出,明知傷亡不小,傅宗龍卻是顧不上了,大營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許多遊騎派出去後,猶如石沉大海、鳥入雲天,再也沒有回來!
傅宗龍一直陰沉著臉,他擔驚受怕了半夜,但天命軍根本沒有偷營的跡象,直至天明,心中方才稍稍安定。
明軍吃過早飯,傅宗龍、楊文嶽集中了兩萬士兵,前去天命軍大營前挑戰,只留下一萬士兵守營。
天命軍的大營內,士兵們嚴陣以待,雙手已經搭上弓箭,但他們就是不出大營,憑藉柵欄、據馬樁等與明軍對峙。
傅宗龍見天命軍不肯出營決戰,便讓士兵向天命軍的大營中放箭,想要激怒天命軍。
天命軍計程車兵,自然不甘示弱,雙方隔著柵欄相互向對方射出箭雨。
雖然有盾牌保護,但不少箭矢是向空中拋射的,然後垂直落下來,再鑽入盾牌的縫隙。拋射的命中率不會太高,不過,雙方的箭矢都是非常密集,傷亡還是不少。
柵欄內外,都是鬼哭狼嚎!
傷兵雖然得到各自同伴的救治,但他們能否恢復,將來還能否走上戰場,誰也說不清楚。
要論起射術,明軍技高一籌,天命軍的這些士兵,都是成軍不久,大量的時間都是消耗在行軍途中,射術根本沒有得到有效的操訓。
但天命軍是在大營之內,除了盾牌,還有柵欄、營帳等障礙物的保護,士兵的傷亡,也就和明軍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