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一直在關注著西華縣的楊文嶽,但漢清局傳來訊息:陝西三邊總督傅宗龍,東出潼關後,攻洛陽不下,已經繞過洛陽城,奔汝寧府府而來。
得到這樣的訊息,李自成的嘴角不覺現出一絲冷笑。
傅宗龍東出潼關後,攻打洛陽的事,他是知道的,不過,沒太放在心上。
傅宗龍屬下只有兩萬陝西兵,主要大將是總兵賀人龍、副總兵李國奇。
洛陽城內有後備營三個半團,總兵力一萬六千餘人,又是糧餉充足,即便後備營戰鬥力弱些,打個五折,也抵得上八千精銳。
讓王紹禹出城擊敗傅宗龍,或許難度很大,但要守住洛陽城,應該不是難事,後備營操訓了不少時日,恰好可以在戰場上練練兵。
李自成早就給洛陽的文武傳過軍令,一旦明軍大舉來襲,州縣為了減小損失,可以主動歸降,但一定要守住洛陽城。
臨時都督府常駐洛陽,天命軍的錢糧主要囤積在洛陽,這個後方的補給基地,一定不能丟。
傅宗龍是天命軍的老朋友了,李自成在四川的時候,天命軍和他有過兩次戰鬥,當時做為四川巡撫的傅宗龍,連四川土地的邊緣都沒有摸到,就被天命軍趕去湖廣。
這樣的三邊總督,李自成特別歡迎!
王紹禹沒讓李自成失望,雖然沒有出城擊敵,但守住了洛陽城,保住了天命軍的錢糧,穩定了河南天命軍的後方,也算是大功一件。
李自成立即給王紹禹傳訊,嘉獎洛陽城內的將士,賞銀、升職、傷亡軍士撫卹一類的事情,讓他寫好書面報告,此外,如果將士們傷亡過重,必須招募青壯補充,城內至少維持三個團的兵力。
信件交付何小米之後,李自成才想到汝寧府的事。
傅宗龍奔汝寧府而來,一旦是要與楊文嶽部匯合,加上楊文嶽部的兩萬人馬,總兵力達到四萬。
四萬明軍就想拿下汝寧府?
看來傅宗龍還沒有從洛陽府接受教訓。
現在的汝寧府,有李績的第四營、李信的獨立營,總兵力也是四萬,還有駐紮信陽州的第七營第四團。
天命軍從人數上已經佔據優勢,暫時應該不需要宋文的第七營了!
最讓李自成趕到奇怪的是,四五個月之前,當時的三邊總督丁啟睿升為平賊督師,就從陝西帶走了一萬主力部隊,如今傅宗龍又帶走兩萬,難道陝西是生產士兵的機器?
李自成原本就是陝西人,對陝西人的性情十分了解,尤其是陝西北部,民風剽悍、好勇鬥狠,像李過、高一功這樣的遊俠,更是比比皆是。
但純粹的百姓,無論如何強悍,與軍隊還是有很大的區別,如果沒有嚴格的操訓,士兵個人的武力再強,也就是單兵作戰,遇上順風仗還好,大家一擁而上,萬一碰到天命軍這種戰鬥力強悍軍隊,那就是一盤散沙了!
傅宗龍到達陝西,不超過兩個月,屬下的這兩萬士兵,受過嚴格的操訓嗎?
李自成思索了很久,心中有了一定的計較。
他立刻召開軍事會議,獨立營主將、兵事司正使李信,第四營主將李績,兵事副使牛金星,加上民事司正副使宋獻策、羅汝才,總共才六人。
戰爭不可避免,除了李自成沒有表態,其餘的五人,都是主張迎戰。
關鍵是怎麼打,能不能徹底擊潰四萬來犯的明軍!
李績主張在野外迎戰,天命軍憑藉步槍、火炮的優勢,先擊潰部分明軍,逐步消耗明軍的力量,積少成多,最終擊潰這些明軍。
羅汝才則是主張以汝陽城為依託,讓明軍主動來進攻,等到明軍疲憊了,再出城破敵,一張而成全功。
論起軍事上的才華,這兩人算是會場最平庸的,李自成更希望聽到李信、牛金星、宋獻策三人組的意見。
牛金星與宋獻策的意見差不多,都是主張在傅宗龍到達戰場之前,天命軍主動出擊,先擊潰西華的楊文嶽,然後以逸待勞,以優勢兵力迎戰傅宗龍部,到時候已經不需要戰略戰術,在絕對優勢兵力面前,傅宗龍只有捱打的份。
李信卻是反對,一旦擊潰了楊文嶽部,傅宗龍只有兩萬士兵,還會來攻打汝寧城嗎?
李自成心中暗喜,難怪將軍出戰,總喜歡帶上謀士,謀士們能預判戰場的走向,將可能發生的事情,預先擺在主將的面前。
李績的意見,是要發揮步槍的射程優勢,但裝備步槍的部隊,只有李績部的兩個團,與明軍相比,人數太少,不利於全殲,而且李自成心中懷疑,李績是自己貪功!
他的意見,直接否定了,第四營裝備了步槍的兩個團,是河南天命軍的核心力量,輕易不會使用,相反,讓其餘的軍隊得到鍛鍊,才是戰爭的最大收穫,在無法大規模裝備步槍的情形下,其餘的軍隊才是戰場的主力,所以獨立營、承天營都被稱作“作戰兵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