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44章 點xue麻醉
“狄指使, 這傷病營的情況可比你先前與老夫所言的好多了。”一位身著灰袍皂鞋,留著一把山羊銀須的醫官從狄青身後轉出來。
“藺大夫, 狄某可沒哄騙您。我離開延州前,傷病營還不是如今這般模樣。”狄青隨手招了一個軍頭過來察問具體情況。
“回稟指使,這傷病營如今面貌一新,全是唐大夫與蘇小大夫的功勞。”那軍頭膚色黝黑,說話時露出一口大白牙,在日光下有些晃眼,正是那位號稱“延州包打聽”的韓軍頭。
“營中何時又來了兩名大夫?他們可是陝西一帶有名的遊方郎中?可仔細探查過他的身份?”狄青蹙起一雙劍眉,延州乃邊關重鎮, 進出城門的人都需要被搜身盤問, 更何況是機要的軍營。若是盤查得不仔細,教那些西夏奸細混了進來,那便是引狼入室了。
“指使放心, 唐大夫不是生人, 他是一名雲遊四方,到處行醫的道士,道號“貴生”, 在中原頗有名氣。此前也曾在邊關一帶行過醫,營中不少老人都曾被他治過傷, 救過命。此番前來, 亦是聽聞邊關告急, 郎中稀缺,這才一路北上,前來支援。”韓軍頭畢恭畢敬地應道。
“哦?那這蘇小大夫是——?”狄青不動聲色地問道。
韓軍頭連忙回道:“蘇小大夫是唐大夫的徒弟,年紀雖小,醫術卻很了得。不瞞指使, 卑職先前得了個怪病,還是蘇小大夫開藥給治好的。”
“嗯。”狄青不置可否,面上窺不見喜怒,韓軍頭心下忐忑,也不知狄青什麼想法,忙又幫蘇衡師徒多解釋了幾句:“唐大夫他們前幾日曾去州衙拜見了知州大人。將傷病營交由唐大夫他二人接管,亦是知州大人的命令。”
“既然張知州已經首肯,那便無甚大問題。狄指使,你快讓開路來,讓老夫進去!”那灰袍醫官是個急脾氣,方才能耐著性子等狄青查問那兩人的身份,已屬不易。他一聽到蘇衡師徒二人在傷病營的所作所為是過了明路,得到知州的授意,便不願再等,催促著狄青快些進營,莫要再營帳門口杵著。
狄青無奈,只好停下問話,與那灰袍醫官一同走進傷病營。因蘇衡師徒正好不在營內,相對熟悉傷病營近期情況的韓軍頭便跟在後頭,向狄青介紹起傷病營改造的始末。
“狄指使,您看到的這些民夫其實原是城內的乞兒,他們都是唐大夫作主尋來的,營中每日供給三餐,這些民夫們便心甘情願地為傷病營幹活,每日清掃營房,照料傷卒,十分盡心。蘇小大夫還教會了他們簡單的包紮手法,因包紮不當致使傷口流血發膿的情況如今已大大減少。”
“這上頭寫的,是每個鋪位的編號?”狄青注意到每條通鋪的鋪位上都用貼了巴掌大的黃紙,上面寫著“天一”、“地五”、“玄七”、“黃十一”等字,便推測這紙上所寫是每個鋪位對應的編號。
“回稟指使,正是如此。蘇小大夫不單給每個鋪位按‘天地玄黃’的順序編了號,還給二十位民夫也編了號,您瞧,他們的胸前都縫了自己的編號呢。”韓軍頭道。
灰袍醫官不耐煩聽這些,他只關心這兩位遊方郎中的醫術如何,對傷兵身上常見的瘡腫、折傷一類傷病,都是如何處理的。但是營中民夫大多是在幹些清掃地面,漿洗被褥和細麻繃帶的活計,在灰袍醫官眼中,屬於沒什麼看頭的雜活。
正巧,有一位民夫端著一盆熱湯進營,路過三人時,一股藥材味飄過,灰袍醫官頓時眼前一亮,叫住那民夫:“等等!那個誰,丁五是吧?你等等,先別走!”
丁五茫然地停在原地,不知所措。灰袍醫官小跑過來,俯身聞了聞盆中熱湯,一邊點頭一邊微笑起來:“這是蔥芥湯,用生蔥、荊芥與土當歸煎成湯淋洗傷口,有消瘡去腫溫痛之效。”
“的確是蔥芥湯,藺老頭,這麼些年過去了,你這手嗅味辨藥的功夫倒是沒有退步絲毫啊。”貴生道人一掀帳門,朗聲調侃道。
灰袍醫官循聲望去,臉上現出驚喜的神色:“唐慎微?!原來‘唐大夫’就是你這個老家夥!我說‘貴生’這個道號怎麼聽著怪耳熟的,這不就是你當初辭官前,與我們幾個一道飲酒,醉中起的道號麼!”
辭官?蘇衡立即捕捉到重點,“咻”地扭頭看向他師傅。
“害,這都什麼陳芝麻爛穀子的事兒了,不提也罷,不提也罷!”貴生道人並不想提起往事,但那灰袍醫官卻彷彿沒看懂貴生道人的顏色,轉頭就把貴生道人以前的經歷給掀個底兒掉。
“狄指使,你這運氣可是了不得。你們延州可是來了尊金大佛!這老東西以前可是我們太醫局的主官,他的醫術,他若是稱第二,沒人敢當第一。當年啊,滿京城誰不人知道太醫丞唐慎微的名號啊。你可是撿到寶咯!”灰袍醫官摸著他的山羊鬍子笑呵呵道。
原來,這位灰袍醫官姓藺,也是大有來頭,乃宮中太醫局的教授。太醫局下設九科,每科置一名教授,這位藺太醫便是瘡腫兼折傷科的教授,專善醫治傷口骨折類疾病。此番藺太醫前來陝西,正是為了給諸營將士療傷治病。
說起來,這位藺太醫也是位妙人,他拒絕了知州提供的寬敞又舒適的免費居所,反倒帶著隨侍的藥童東奔西跑,在涇原與秦鳳二路遊醫。藺太醫到了哪個城寨,也不拘對方官階高低,遇上傷兵就會出手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