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們最大的可能,便該是安南或者蒙古的細作!
今次南征有十萬禁軍,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廂兵和輔兵以及民夫苦役乃至於軍奴和流放的犯人等等,林林總總加起來起碼二十幾萬人。
這二十幾萬人之中,不可能沒有細作,慢說敵國的細作,便是其他國家乃至於江湖門派,都有可能安插不少的細作在軍隊裡頭。
只是這兩個細作出現在賈似道的營區,就有些耐人尋味了!
賈似道是什麼人?
那是大宋朝如今的第一寵臣,除了楊璟,沒有誰能夠與之抗衡,起碼在官家的寵信方面,確實如此。
趙昀讓他來擔任監軍,就是代表天子來監察這支軍隊,敲打楊璟,避免楊璟擁兵自重。
賈似道在朝堂上經營多年,即便後來蒙古人打到臨安,宋朝無人可用,最終還是賈似道出面,想要跟蒙古人議和,早先應對蒙古人,也都是賈似道出面。
官家如此寵信他,除了國舅身份以及辦政能力之外,他在“外交”上的建樹,也是官家幾位倚重的一種能力。
賈似道精通外交,自然懂得堤防細作,再加上他對軍中將校的掌控,沒道理現不了這兩個細作,或許他一直在故意掩飾的,便是這兩個細作?
若非如此,他又為何讓人急著搬走這些屍體,急著要將屍體處理掉?
軍中仵作其實沒什麼技術含量,甚至不能稱之為仵作,只能稱之為仵工,乾的都是收斂和埋葬的事情。
可賈似道這才剛剛救了火,便讓軍中仵作仔細檢查屍體,填寫了屍格,這顯然是有些不合常理的!
而張長陵送來的卷宗之中,對於這些死者的身份,也都說得很清楚,這些人的姓名籍貫出身等等情況,都詳細列了出來,看著這卷宗,彷彿就能夠看到此人生前種種一般!
但問題也就出現在這裡了,這簡直就是欲蓋彌彰!
因為古時沒有照相機,用毛筆寫字,在小小一張紙上,能寫幾個字?
古人用言很是節省篇幅,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字太大而紙太小,所以很多描述都會非常的精簡。
即便科舉考試,為了避免槍手替考之類的,對考生的身份需要五人聯保,也就是說,考生必須相互擔保,而且還必須由縣裡的教諭以及知縣等人作保,確認考生不是槍手。
在考生檔案上,還必須描述考生的外貌和形體,諸如某某某考生,五大三粗,面有黑痣,鬍鬚稀疏之類的言語。
試想一下,即便是最為嚴格的科舉考試,都只能描寫到這種很是籠統的程度,一個低賤的軍士卷宗,為何會記錄如此詳盡?
所以楊璟才認為,這是賈似道欲蓋彌彰,起碼他是知道這兩個細作的身份,甚至在替這兩個細作打掩護!
楊璟細細思量了一番,心中也就有了計較,這樁案子的重點也就抓到了,最起碼他抓住了賈似道的痛處,想要破獲這起案件,就不愁賈似道不配合了!
“差不多了,將這些死者的屍體暫時存放,沒有我的命令,誰都不準靠近。”
楊璟結束了這邊的調查,給張長陵的人下達了封鎖令,又讓李準等人去做採訪排查,自己卻來到了隔離營。
他本想去找賈似道,將細作的身份弄清楚,完結了縱火案,再來勘查隔離營。
可隔離營這邊情況比較特殊,案情比較詭異,楊璟也是擔憂若是耽擱久了,現場會失去價值,不如趁早勘查一番的好。
至於縱火案的內情,楊璟心中已經有了大體的方向甚至整個脈絡和框架也都清楚了,與賈似道對質也不急在一時。
隔離營這邊的案情可就要複雜太多了。
且不提其他,單說死者的死亡原因,就足夠讓楊璟抓耳撓腮焦頭爛額的了。
楊璟檢視了現場之後,滿腦子都是人體自燃四個字,除此之外,他實在想不出,到底還有什麼法子,能夠將一個人燒成這般模樣。
可人體自燃只是個例,種種機遇巧合或者極其特殊的人體,才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然而這裡的情況卻是,隔離營好幾個人都被這樣燒死,已經不再是個例!
這也說明一個問題,兇手能夠製造這種人體自燃的假象,必定有著極高的技術支援,或者說這種手段已經常規化,這是何等恐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