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鈞點了點,走到棚子裡面的一張石桌上,將圖紙鋪開,問道:“翻砂鑄造工藝你知道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個下官倒是知道。”龔銘得意的笑了笑。
在劉鈞面前他總算是沒有一問三不知。
“這就好。”劉鈞鬆了口氣。
據記載,翻砂鑄造工藝最早的來自宋代,當代歐洲在十五世紀才掌握翻砂鑄造。
這是一種採用黏土和砂子混合製造模具的方法,應用十分普遍。
即便是現代,很多模具依舊採取這種倒模方法,比如鐵鍋之類。
現在他要教給龔銘的鑄炮方法便是翻砂模鑄炮法。
本來,在鑄炮的技術中,他首先看到了鐵模鑄炮,但衡量之下,他還是決定棄用這種一模多用的造炮之法。
因為鐵模鑄炮法雖然可以一模多用,但卻有一個十分明顯的缺點。
那便是造出來的火炮是白口鐵構成的。
但對於生鐵炮而言,最理想的材質卻是灰口鐵。
雖說白口鐵和灰口鐵都是生鐵。
但是白口鐵是含碳百分之二點五,含矽百分之一以下的生鐵。
而灰口鐵含碳量約百分之三,含矽約約百分之二的生鐵。
因含鐵低,含矽高,所以灰口鐵的延展性更好,且吸震性也和冷卻速度也比白口鐵強很多。
這便造成白口鐵火炮和灰口鐵火炮效能上差異巨大。
歷史記載,清英鴉片戰爭中,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為了加強虎門的防禦,新鑄造了六十門大炮,但試放時便當場炸裂十門。
這便是因為六十門火炮的材質皆是白口鐵。
因為更易炸膛,清軍火炮的火藥填裝量只能減少,這又造成相同口徑的火炮,清軍的火炮威力更小。
加之白口鐵冷卻的慢,大大延緩了重新裝填的速度,導致戰爭中往往英軍發射了十炮,清軍往往只能發射五六炮。
鑄造工藝導致的劣勢可見一般。
正基於此,他決定寧願麻煩一點,也要鑄造出灰口鐵火炮。
而不是讓他計程車兵死在頻繁的炸膛上。
ps:今晚一章,明天補回來。
喜歡帝國梟色請大家收藏:()帝國梟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