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造司。
龔銘令匠人運來一些砂子和燒製陶瓷用的黏土,這是劉鈞讓他準備的。
在這些東西準備妥當後,劉鈞走了過來,將圖紙展開與他看。
“殿下,這個翻砂模倒是不難。”龔銘信心滿滿。
劉鈞點了點頭,從他和龔銘的交流的資訊來看,翻砂模在榮朝基本上被用來鑄造青銅器。
所以龔銘對這種製造模具的方法並不陌生。
對他來說,現在不過從鑄造青銅器換成了鑄造鐵炮而已。
“那就開始吧,讓本王看看你有多大的本事。”劉鈞說道。
拿著圖紙,他按照鑄造砂模的方法念出第一個步驟。
“第一,調配型砂和芯砂,型砂里加一點木炭粉,再加一點水調,芯砂加點芝麻油調。”
龔銘聞言,指揮匠人將地上的砂子和黏土混合,加水和木炭粉,接著攪拌起來,不一會兒粘稠的型砂便製成了。
旁邊,一個匠人則專門配置砂芯的料子。
兩種砂子配出來後,劉鈞繼續道:“用木頭雕出一個木炮出來,再用鋸子鋸開,接著用厚木板釘出兩個木箱。”
侍候在一旁的木匠這時候拿著鋸子和刨子開始工作。
兩個時辰後,木匠按照圖紙上的火炮造型將一個木炮造了出來,接著又製出兩個木箱來。
今天來到匠造司,劉鈞便打算一口氣教會龔銘和匠人鑄造火炮。
所以午飯都在匠造司吃了,這些東西好了,他又吩咐龔銘把其中一瓣木炮範放在一個木箱裡,倒入型砂,從木炮邊緣用力搗實。
接著他又讓匠人在木炮中心填型砂,用力搗實,再蓋上木板使勁壓,將木炮範與炮膛砂範一起取出。
最後,他又令人將芯砂先倒入一些,用炮膛型砂慢慢放入,等芯砂把炮膛型固定好位置後,繼續澆入芯砂直到齊平,最終得到了半邊炮的砂模。
一半模具造出來後,又用同樣的方法得到了另外一半。
將兩個半邊的炮模合上後,這個模具便能夠用來澆築鐵水了。
“殿下,下官完全掌握了。”
從頭至尾參與了模具的製作,龔銘越發自信了。
劉鈞擦了擦頭上的汗,早上過來,一直忙到晚上,龔銘這麼說,他覺得總算沒有白忙活。
“明天便讓一批匠人專門製造砂模,同時開始鑄造火炮。”劉鈞說道。
“是,殿下。”龔銘興沖沖道。
鍊鐵鍊鋼的事專門負責的一批匠人都熟練了,不需要他操心,他正愁著沒有新鮮的事做。
見天色還得一個時辰才能黑下來,劉鈞沒有立刻回去。
而是對龔銘道:“火繩槍的彈藥要改改。”
對劉鈞神奇的想法已經見怪不怪,龔銘說道:“還請殿下明示。”
他實在想不到彈藥還有什麼要改的。
“如今火繩槍的彈藥都是彈丸和火藥分開的,這樣很麻煩,而且戰場上士兵因為緊張會慌亂中一下塞入好幾顆子彈忘記裝彈藥的事,或是彈藥倒的太多,子彈卻沒有放。”劉鈞說道。
這個事情在豪山之戰的時候他就聽薛常青提起。
當時他只是當個笑話來講的,但是他卻是記在心裡了。
身為站在技術巨人肩膀上的人,他覺得沒必要將火器發展史上的彎路也重走一遍。
於是他繼續道:“所以,從現在起,你們按照彈藥量將彈藥和鉛彈用紙裹成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