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說著話,走了不到百米便來到了匠造司內的臨時鋼鐵坊中。
此時,五十座高爐一字排開,延綿一百多米。
和王府院落中的高爐一樣,這五十個高爐旁邊俱都建有一個風熱爐。
在高爐前面還有一個個池子,這是將生鐵變成熟鐵的地方。
此時匠造司的匠人正在忙碌著,滾滾鐵水蒸騰,讓本就炎熱的天氣顯得更熱了。
鍊鐵的匠人身上更是出汗如油,一個個的臉上沾著炭黑。
“這五十個高爐,現在一半用來生產生鐵,一半用來生產熟鐵,已經生產出來的鐵料都堆在庫房中,鍊鋼時只需取出來放入乾鍋中即可。”龔鳴指著高爐對過的一個棚子說道。
劉鈞轉頭看去,見裡面一些匠人正在忙碌。
他走了過去,只見棚子裡面都是縮小版的高爐和風熱爐,差不多一米高。
不過和高爐不一樣的是,這些爐子裡不填料,而是坐著一個個黏土坩堝。
下面,匠人利用鼓風機燒火,上面匠人則將生鐵和熟鐵放入乾鍋中。
因為利用高爐的原理,坩堝內的溫度足以融化生鐵和熟鐵。
兩者融化後,匠人便將上面的雜質瓢出來,最後將坩堝從爐子上架起來,把裡面鋼水沿著一個瓷土燒紙的斜坡倒入下面的模具中。
凝固後,一個個成型的鋼錠出現了。
親眼目睹了完整的鍊鐵鍊鋼過程,劉鈞十分滿意。
雖說坩堝鍊鋼技術的產量低,但這是相對於現代來說的。
放在榮朝,比起百鍊鋼來,簡直等於巨量了。
再說,他這些鋼不過用於農具和軍事方面,既不鋪鐵路,也不造鋼鐵鉅艦,用起來那是綽綽有餘了。
“本王這次來有件極為重要的事要交給你。”劉鈞亮了亮手中的圖紙,“造火炮。”
“火炮?”
龔銘又驚又喜,火繩槍的鍛造之法已經讓他開了眼界。
他沒想到靖王還掌握著火炮的鑄造之法。
雖然困惑靖王是如何擁有這些技術圖紙的,但他又不敢問。
再者,這定然是個機密,問不如不問。
“扶余人佔領外四府後,下一步定然會進攻內四府,留給景州的時間不多了,在他們進攻之前,匠造司必須為景山塞提供至少三百門火炮。”劉鈞神色嚴肅。
奪不回外四府,景州永遠談不上真正的崛起。
“下官就是不吃不喝,也會完成殿下交代的任務。”提到扶余人,龔銘露出和劉鈞相似的表情。
對景州來說,扶餘國便是抵在胸口的一隻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