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0 章 牛痘傳播2
100、牛痘傳播2
和系統分享實在沒有什麼意思, 似乎一涉及封神的話題對方就保持沉默,或許是天機不可洩露吧!胤礽自我攻略完畢,決定去找皇阿瑪分享自己的喜悅之情。
“你是說民間已經有大量人開始種牛痘, 並且沒有不良反應?”康熙驚愕, 他這邊才佈置下去,讓用死刑犯試驗, 目前進行到哪一步?他給梁九功使了個眼色,對方立刻下去查了。
胤礽看在眼裡,卻沒在意,帶著一絲小得意:“是的,那人還算謹慎,所有種痘的人都登記了, 據說有一千多人種痘了,何玉柱去抽查了幾家沒有死人。”
在得知牛痘已然開始推廣出去後, 胤礽只覺得身體比以往更舒服, 不是健康那種舒服,而是一種穩。說不清楚具體哪裡,就是整個身子感受到了一種穩,好像腳底板長出了根系牢牢紮進土地裡,卻又不是那種把人往下拽的感覺。
“保成幹得好。”康熙先對胤礽給予肯定, 雖然民間有人種牛痘是何玉柱無意間發現的, 但他可不會忽視自己兒子在裡面的大功勞, “既然如此,等死牢那邊證實下來就由朝廷正式推廣吧!”
說到這, 康熙也忍不住激動起來。
大清入關六十來年,最害怕的還是天花,為此, 更是嚴格規定蒙古王公來京覲見的條件。連線震懾蒙古諸王公部落甚至要他一個帝王時常千裡迢迢跑過去,勞民傷財。怕的就是那些王公過來,一個不好被天花給一窩端了,引發大事件。畢竟天花於他們而言簡直是有一個算一個,太容易中標不說,死亡率也遠高於漢人。
如果牛痘能夠推行下去,呵呵,一個覲見就足以換成那些王公貴族勞民傷財,自己只需要坐鎮中央,享受他們的覲見就是。偶爾在京裡呆煩了,再木蘭秋狩一把,讓那些部落感受一下皇恩浩蕩。
僅僅是想想而已,康熙已經很激動了,木蘭秋狩有時間限制,那個時候不一定朝中沒有大事能任由帝王離開那麼長時間。而且,他的年紀也上來了,身體一天不如一天,長距離來回奔波實際上是有些困難的,如此對蒙古一塊掌控力會慢慢疲弱下來,如果換成對方過來覲見,則受制條件小很多。
不來覲見肯定是有問題的,過來了,京城的花花世界也會大量耗費許多蒙古王公的錢財,防止他們攢錢暗地裡招兵買馬用以對抗大清。
“朝廷是該參與進來,但兒臣不建議讓朝廷出面推廣。”胤礽說道,官員的尿性他清楚,懶政無處不在,在很多時候,最小阻力原則會侵蝕各個角落,只要不能及時確定一項舉動最終答案有益或者有害,人們就願意去做,而不會去想這項行動對總體目標的推進能否起到真實的作用。
所有人都習慣簡單的去習慣,特別是當和政績掛鈎,讓忙碌變得視覺化是各個階層都在做的事。朝臣更願意長篇累牘編寫奏摺,下面的人也會,到了底層,能表現出來的就是腿腳奔波的忙碌。其實,很多忙碌根本就沒有意義,只是讓人們看起來很忙而已,因為推行一項工作最需要的思考、規劃會讓人看起來很閑,沒有做任何事。
所以會有某些大人即使知道屬下正在做的事需要大段大段的時間才能完成,卻仍然習慣每天開會敲打這個,批評那個,只是他們自己不願意做好該做的工作,用更傷腦子的方式去規劃管理。開會,對於他們既輕松,又能顯得自己很盡職盡責。
可以料見,如果全權由朝廷推廣,最好的結果也是擾民。
“兒臣覺得就讓民間自行推廣,但一切得在朝廷的監督之下,包括牛痘粉取制、種痘以及登記,都在朝廷的監督下進行。朝廷只需防止有人種假牛痘即可,這一塊賦稅也可以減免掉五成,所收上來的賦稅專款專用,採購石灰等物撒到路面以及公共廁所中以防止疫病傳播。”
康熙聞言,愕然,他自詡仁君,目標也是當一個千古仁君,以往保成監國時底下也都說他寬仁。但怎麼總覺得,似乎,有些地方保成的仁和自己的仁不太一樣。推廣牛痘是件天大的好事,何必要收賦稅,不過專款專用拿來採購石灰撒路還是讓他吃t驚。
不過讓朝廷變成監督方,如果由此引發的爭議也是百姓之間的,朝廷出面調解公平就是,永遠站在最有公信力的位置。
“看來保成才是最合適的。”康熙心中感嘆,其政治手段在某些方面已然超過自己,“你似乎還有話沒有說完,且都說來聽聽。”
“此外,兒臣建議先不必大規模推廣,現在京城試點,聖光燭照之下,有毫微差錯都無處可遁,成熟後,再推廣到其他各地。”
康熙點頭,保成說的確實是老成之言,雖然他也是這樣想的,卻不會說出來,反而鼓勵贊許:“我兒大有長進,不如此事就交給你來負責。”
交給他?
那他還有時間碼字嗎?
不碼字,如何封神?
胤礽連連擺手,說一半遮一半說出自己的心裡話:“這種事交給託合齊去辦就是了,他也是辦事辦老的人,不會出差錯的。兒臣還有重要事要做,沒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