倆人真的在這裡紮根了
。
他們自己過了而立之年,高中畢業等了十年才等到高考,安平宇就算退伍了。
幾次來農場,安平宇也是喜歡上了農場,張雨冰提出在農場落戶,安平宇就同意了。
這裡真是廣闊的天地,一望無際的稻田,望不盡邊際的大豆,連綿不絕的稻田,夏天收麥子,金秋收大豆
,跟著收稻子,北大荒成了北大倉。
看到曬麥場,小麥晶瑩剔透的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秋天金黃色的黃豆曬滿了打穀場。
遍野的稻子捆了,攢成堆,打稻穀機,被忙碌的人群圍著,就像過節一樣熱鬧,氣氛高漲。
人人都是興高采烈的。
在關裡哪有見過這樣大的陣仗。
到了麥秋大秋的時候安平宇和張雨冰就去連隊幫忙。遍地都是收割機,眼看收割機吞噬稻穀和黃豆,嘩嘩的糧食被吐出來。
豐收的喜悅人人都洋溢在臉上。
張雨冰他們來到農場以後,就逐漸的開放了,農場是機械化,播種機收割機,職工只要能夠曬乾糧食就是勝利。
友誼農場,位於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友誼縣,由黑龍江農墾總局紅興隆分局管理。
友誼農場號稱中國第一農場,地處黑龍江省雙鴨山市東部,三江平原大片沼澤地邊緣,場西南有七星河環抱,與寶清縣為鄰。
西北有漂筏河、扁石河圍繞,與集賢、富錦市接壤,鍋盔山餘脈零碎地坐落在西鄰,成為與雙鴨山市和集賢縣的天然屏障,三江系大片的原始荒原、長期積水的沼澤地,遙延撓力河谷和烏蘇里江畔。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場區東西長五十六公里,南北寬四十四公里,區域內總控面積一千八百多平方公里,全場轄區十一個農業分場,七個公司,一百多個農牧漁業生產連隊,總人口已經幾十萬人,從業人員一萬多人。
友誼農場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充足的能源。境內有耕地一百三十多萬畝,林地二十多萬畝,牧地草原十萬畝,葦塘十萬畝,水田十萬萬畝,可墾荒地三十萬畝,友誼地下蘊藏著石灰石、漢白玉、原煤等十幾種種礦藏,儲量大,品質高,開發前景廣闊。
早在一八零零年前,滿洲族人的祖先挹婁民族就生息繁衍在這塊黑土地上。在漫長的歲月中,先民們採集漁獵、拓荒農作,用勤勞的雙手譜寫了友誼大地的第一部拓荒史。
這裡有悠久的古文明,經過文物工作者的文物調查,友誼區域己發現各類文化遺存一百多處。其中:漢魏時期遺址一百多處,日軍侵華罪證點四處,古生物化石點三處,抗聯烈士墓1處。這些文物遺存分佈在:友誼鎮一處,興隆鎮五十多處,建設鄉四處,興盛鄉八處,慶豐鄉四處,成富鄉七處,風崗鎮二十處,友鄰鄉14、十幾處,新鎮鄉三處,龍山鎮十幾處。
這裡就是風水寶地,在這裡落戶讓張雨冰感到非常舒心,一到夏天是最美好的日子,天氣涼爽,人沒有罪受,冬天有的是柴草,燒火炕,滿屋的大熱氣,冬天一點也不挨凍。
就是物質豐富,不像關裡連地裡的豆根都要撿回家燒炕,聽說東北冷得害怕,實際這裡的人最不受罪。
這個時候關裡連柴草戶還不得燒呢。
藺簫是知道幾十年都是電器化,哪裡也沒有人燒柴草了,秸稈直接扔地裡,不讓燃燒,就是環保。
農業產業格局初步形成。
由於深化改革、調整結構,依靠科技,增加投入,初步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向市場農業轉變。
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
農場共有龍頭企業個,二十幾年後主要企業發展成處理六萬噸小麥等級麵粉;二十萬噸大豆浸油加工廠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