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齊,鹽鐵等都是朝廷控制的,似鹽這樣的生活必需品,買賣皆要透過官府專營。
擅自販賣私鹽是犯法的。
而大齊最主流的食鹽有兩大類,一是海鹽,第二則是湖鹽。其中海鹽有佔據很大的比例。
大齊市面上的鹽基本上都是由朝廷控制的海邊鹽場提供的,鹽商想要參與售賣,就必須從鹽場取得鹽引,這就需要一定的社會關係和資金實力。
所以每個大鹽商的背後都有權貴或是官宦的影子,而權貴也正是透過鹽商來變相的參與食鹽生意。
但還有個例外,那就是井鹽!
其實大齊市面上也有井鹽出售,但因為產量不高,且集中分佈在西南山區,又因著交通等各種因素,井鹽在市場上並沒有形成規模。
份額小、影響也小,朝廷的關注就更少了。
是以在西南,許多鹽井都是私有的,所有者基本上都是西南的夷族土司、頭人或是當地豪強。
當地的官府也不是不想參與,只是一來鹽井大多出自山區,地處偏遠,二來找到了鹽井也沒有好的開採辦法。
畢竟卓筒井這種東西,在大齊尚未出現,是顧伽羅開了外掛,把後世由勞動人民智慧積累出來的產物拿到了大齊。
而且,平心而論,卓筒井雖然好用,且產量依然受限制,不如海鹽或是湖鹽來得多,即便推行開來,也很難得到巨大的經濟效益。
朝廷或是當地官府未必會把這點子收益放在眼裡。
但對於一個家庭或曰家族來說,卻是儘夠的!
顧伽羅夫婦的要求也不高,只要開採的井鹽足以供應烏蒙六部就好。
就算不能覆蓋整個滇地。好歹能平抑一下居高不下的官鹽價格,讓尋常的百姓們能吃得上鹽巴。
“好,太好了,”
顧伽羅舔了下手指,然後沾了一些鹽粒放在嘴裡嚐了嚐,“咦,品質還不錯呢。比烏蒙市面上賣的還要好些呢。”
齊謹之笑著說道:“那是自然。我這次請來的匠人經驗很是豐富,煮好鹽後還進行了過濾、提純,品質自然比外頭那些黑心商人賣得要強多了!”
顧伽羅彎了彎唇角。旋即又問了句:“對了,那片山林大爺已經——”買下來了?!
齊謹之笑紋加深,頷首道:“放心吧,一應手續都齊全了!”
他的阿羅費盡心思想出來的卓筒井大霧)。在沒有收到足夠的經濟補償後,他怎麼會輕易便宜了別人。
那片含有鹽井的山林自然就歸自家所有。確切來說,是歸顧伽羅所有。
不是齊謹之小心眼兒,而是覺得,卓筒井是顧伽羅的點子。買山林的錢更是用的顧伽羅的私房,如今出鹽了,總不好再將這東西算到公中吧。
沒錯。別看齊謹之現在升官了,他手裡真心沒有多少錢。
大家別忘了啊。齊家當初可是被聖人抄了家的,不管私底下齊令先有沒有偷偷轉移財產出去,但明面上,齊家已經一窮二白了。
如今京城的宅子還是清河縣主的嫁妝呢。
再者,齊謹之也有點子小心思。
西齊除了他的父親齊令先這一房,還有二叔齊令宜一大家子呢。
另外,水西的齊勤之兄弟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
別看表面上折騰得怎麼熱鬧,但在世人眼中,他們仍姓著同一個姓氏,供奉著同一個祖宗。
萬一井鹽的事兒成了氣候,卓筒井被洩露出去,齊勤之他們再說這是齊家老祖宗留下來的遺產,跑來跟齊謹之要求‘共享’,那又是個麻煩事!
所以,有些事還是事先做好準備,將一切都推到顧伽羅身上,日後就算鬧出來,齊勤之也好、還是齊傢什麼人也罷,總不好去算計一個媳婦的嫁妝吧?!
齊謹之將契紙和匠人、粗役等人的身契都交給了顧伽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