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與荀彧是很熟,可是沒熟到這份上,這讓荀彧俊臉發紅,略有點糾結地說:“公孫將軍,我可不是奉侯爺命令而來,無妨否?”
“無妨,無妨!”公孫瓚雙手亂搖地說:“本來我還說可惜奉孝那小子沒來,少了個參謀軍師,打起來心裡沒底。這下文若在,我就有十足的信心打爆袁紹這個偽君子。”
“謝謝將軍信任,我必竭盡全力謀劃之!”荀彧雙眼閃過一道精光,臉色很過恢復如常地說:“雖然說我不如奉孝之奇謀百出,但也可以讓將軍如願。”
荀彧本來還有些顧忌,自己可是轉道而來,並沒有劉備的委派任命,不料公孫瓚問都不問,直接推心置腹引為重用。不論是公孫瓚心大,還是說公孫瓚和劉備之間關係好到不分彼此,荀彧都深為感動。
“文若之才我知道,王佐之才啊!何況暫時輔佐我一個將軍。”公孫瓚笑吟吟地說,忽然又畫風一轉地說:“打袁紹不急,反正我們四郡國已在手,該急的是袁紹。文若呀,你不是在向甄家求親麼?怎麼跑到這兒來了?”
“將軍,我確實奉侯爺之命在魏郡鄴城公幹。袁紹入鄴城之前我就走了,在回青州路上聽到種種戰報,就轉道來了這裡了。”荀彧把自己的一路情形簡單敘述了一遍。
荀彧當日和黃忠帶著甄家車隊出鄴城向青州而回。一路上沒少聽到滿天飛的冀州戰事之訊息。其中真假參半,不過對於荀彧而言,這都不是事。
將所聽到的真假訊息一綜合,荀彧對冀州戰了然如胸。荀彧得出的結論是,公孫瓚部和劉備佔中山,河間,渤海,清河四郡國已成定局。袁紹必會親率大軍奪回四郡國,公孫瓚也會引兵與之對陣。
荀彧分析到最後認為,公孫瓚部和劉備軍聯合在一起的軍勢並不弱於袁紹部,唯一的不足是少個良謀。荀彧甚至連兩軍對陣的大體位置都推斷了出來。
同行的黃忠也認同荀彧的分析和推斷。於是在將甄家車隊送至臨青州的清河國時,讓張飛暫時保護甄家車隊,而荀彧和黃忠轉道河間國。
荀彧和黃忠一進河間國地界就遇上了華雄部。華雄自然一切聽荀彧的,這兩人可是交情非淺。華雄之前去汜水關勸降,就是受荀彧的建議。華雄今日獨領一軍,有劉備的信任,更是荀彧之助也。
“文若真是及時雨呀!”公孫瓚一聽,嘖嘖有聲地說:“什麼叫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說的就是你們這些參謀軍師也!”
公孫瓚聽完荀彧的講敘,對於荀彧手中沒有及時而準確的情報,卻能把戰事和局勢剖析得八九不離十,表示了由衷的佩服和必勝的信心。
“將軍謬讚矣!”荀彧溫文一笑道:“華將軍阜城大捷我就沒預料到,也正因為有此一役,我軍又多三分勝算。”
荀彧在華雄處,已經將自己所需要知道的都知道了。在荀彧心中對冀州爭奪戰已經有了預計,甚至連此戰最終的結局都心中有數。
“有了勝算就好!最好將袁紹打死!”公孫瓚有小點興奮地說:“文若,我們該去那裡打袁紹?”
“雙武之地!”荀彧胸有成竹地說:“這是袁盟主必選的戰場,也是我軍必選的戰場。至於說打死袁盟主,此戰可能性不大。”
“打不死就打不死吧!”公孫瓚本就這麼一說,也就十分豁達地笑道:“文若何以認定兩軍戰場會是雙武之地呢?此戰結果又會如何?”
“安平國的雙武之地乃戰略要地,是冀州的最中心位置,可制我軍已佔的河間,清河,渤海,中山四地。袁紹知道這點,我們也明白,這似乎沒得選擇。”荀彧雙手一攤地說:“可是那裡的地形地勢限制了騎兵的發揮。”
公孫瓚心中一咯噔,n年前劉備評論自己麾下精銳白馬義從的話又浮現腦海。騎兵一旦跑不起來,就無所謂對步兵有先天性的剋制。尤其是白馬義從這種脆皮輕騎兵,失去速度,就會被人打死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歷史中公孫瓚麾下的白馬義從就是受限於地勢,跑不起來才被麴義所率的先登死士滅團。劉備憑穿越的先知優勢在多年前就婉轉地提點過,公孫瓚也牢記於心。
“將軍可是憂慮麾下白馬義從防禦不足,一旦受限於地勢會很被動?”荀彧一見公孫瓚的神色,心中了了地說:“華將軍所率的西涼鐵騎會好點。再說以後由於地形地勢問題,白馬義從可以在外圍保持壓力即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事不做就可以。”
“讓文若見笑了!”公孫瓚嘆了口氣說:“任何兵種都有他的優劣之處,都有其最正確的用法和作戰方式。這世上就沒有無短板的兵種,也沒有絕對無敵的兵種。只有發揮優勢而強大的兵種。”
“這些我都明白。”公孫瓚有點懷念地說:“剛才也是聽文若說雙武之地那裡不適合騎兵作戰,讓我想起很多年前玄德交待的一些話,是有關我麾下白馬義從的。”
公孫瓚見荀彧和華雄十分好奇的樣子,才接著說:“十年前,我的白馬義從才成形,玄德就告誡說跑動起來的白馬義從才是精銳,千萬別被人算計而陷於跑不起來的境地。”
“那時侯爺才十幾歲吧?侯爺少年天才名不虛傳也!”荀彧對劉備能認識這些不奇怪,吃驚的是當年認識這些時劉備的年齡。
這時徐晃開口道:“這事我有印象,當日公孫將軍和許多白馬義從的兄弟們都喝醉了。漢升大哥當時也在場。”
“是啊,當時我喝得爛醉如泥,可是玄德當時所說的話我不敢或忘呀!”公孫瓚正色地說:“不知道這世上是不是真有生而知之的人?反正我認為玄德就沒有什麼不知道的!”
“天才不可以常理論之,侯爺之能不需累言。”荀彧扯回了話題說:“此戰結果應該是平局,袁紹勝不了我軍,我軍也打不死袁紹軍。不過冀州就平分定了,輸的死的還是韓公呀!”
“韓馥是袁家的人,更是世家佈局天下的犧牲品,這是他的命。”公孫瓚直呼其名道:“今逢亂世,韓馥就不該坐擁九州之首的冀州啊。不過袁紹這廝也太絕情,端非人子,更不是仁主明主。”
對於這些話,荀彧表示聽聽就好,接話,這是不可能的。也許公孫瓚無所謂,可是有些話,荀彧寧願跟劉備去交流,也絕不會和公孫瓚嘩嘩。
“好啦,這些無味的也就不說了。”公孫瓚十分善解人意地說:“我們該兵進雙武之地,不知文若有何建議?”
“將軍,我們應該先派一支兵馬至武強城附近,然後大軍再進雙武之地。”荀彧沉穩地建議著:“領兵之將必須是智勇雙全之人,需防敵軍伏擊和接應大軍。”
喜歡我的三國有些亂請大家收藏:()我的三國有些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