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此刻率大軍十五萬向安平國而來的袁紹,絕對是意氣風發,似乎天下就手中。
那怕張合和高覽基本上是全軍覆沒而歸,袁紹也並沒有過多責斥,只道聲以後多多用命戴罪立功,就將折損五萬將士之罪責輕輕放過。
在與大敗而歸的張合和高覽瞭解戰況及清河和河間兩郡國的情況後,就懷著將絕對可以把公孫瓚錘死的信心,雄心萬丈地向安平國而來,似乎他袁紹大軍一至,公孫瓚就會俯首稱臣。
“主公,張合,高覽兩位將軍都是良將,卻遭逢如此大敗,可見公孫瓚部和劉備部不簡單。”新拜主的審配見袁紹完全是一副不在意的情神,不由苦口婆心地勸道:“主公,絕莫掉以輕心。”
張合和高覽只說率部入清河時,清河已落入劉備之手。再轉道河間時,在阜城遇伏,幾經死戰才從華雄部五萬西涼鐵騎中得以逃出生天。
至於此戰的實情,張合和高覽打死也是不會說的。這關乎顏面和尊嚴。當然,可以肯定的是此戰實情,只要華雄不說,袁紹就永遠也不知道。再者而言,張合和高覽領兵出征時,冀州牧還是韓馥,而不是袁紹。
“主公,張合和高覽是良將沒錯。可是在中計遇伏的情況下,兩位將軍能保全性命就不錯了。”袁紹另一邊的辛評,見審配開口,不等袁紹說什麼,就針逢相對地說:“再說西涼鐵騎乃當今天下之精銳,遭此敗績,非戰之罪也!我相信以主公之英明神武,公孫瓚部和劉備部一戰可破之!”
“正南說得沒錯!”袁紹左右看了一眼說:“仲治說得也有道理。話不說不明,道不爭還是道?張,高兩位將軍兵敗之事就不追究了,你們還是說說該如何擊敗公孫瓚等逆賊吧!”
審配和辛評對瞪了一眼,眼光中火花四濺,又分別撇頭。惹得後面的許攸,荀諶等人搖頭不已。不是沒見過黨派之爭,這樣明目張膽毫無顧忌的,還真是少見!
“怎麼?你們就會鬥嘴!”袁紹略有不喜地說:“剛才不是說得挺歡的麼?要你們出謀劃策就啞巴啦?”
袁紹不高興,大家該掂量掂量了。審配首先開口道:“素聞公孫瓚作戰勇猛,卻有勇無謀。身為主帥,卻喜身先士卒。到時兩軍時陣,只需略施小計,就可叫公孫瓚後悔進入冀州。”
“好!”袁紹眉開眼笑地說:“公孫瓚肯定是主帥,他所倚仗的不過是騎兵。我有麴將軍的先登營,又何懼之有!到時還賴大家齊心協力痛擊所犯我冀州之敵!”
“主公!”辛評不甘示弱地說:“公孫瓚所倚仗的騎兵,必受致於地形地勢。我們就選處讓騎兵無法發揮的地方做戰場,何愁公孫瓚不敗!”
“仲治,戰場豈能由我們決定?”袁紹不解地說:“如果公孫瓚等逆賊這麼聽話,又怎麼會犯我冀州?”
“主公,我這樣說自有把握。”辛評智珠在握地說:“雙武之地,乃絕佳戰場。我們引軍至此,由不得公孫瓚等不來。”
“雙武之地?”袁紹唸叨了一句,稍一思索,豎起大拇指說:“仲治真乃大才也!”
雙武之地,就是安平國的武邑和武遂兩地之間稱之為雙武之地。其實準確來講,是三武之地,武邑和武遂中間有個叫武強的地方。
雙武之地是安平,清河,河間,乃至渤海四地的交匯處,四通八達,是必爭之地。此地卻又丘陵密佈,不利於大隊騎兵作戰。
可以說袁紹要奪回四郡,駐兵於雙武之地最佳。既可以打擊四處,又可弱化公孫瓚的騎兵優勢。重點是公孫瓚還不得來此處與袁紹對陣。
換而言之,辛評實有才也!大兵佔要害,攻其必救,讓敵人不得按他的要求走。最少此刻,在選擇和確定戰場上,袁紹佔了一絲先機和上風。
袁紹對辛評點個贊,旁人如許攸,沮授,郭圖等紛紛附議,就連一直與辛評唱對臺戲的審配也沒出有出聲反對。兵進雙武之地,無疑是此時袁紹軍最佳的選擇,沒有之一。
“張合,高覽聽令!”袁紹大手一揮道:“我予你兩人三萬兵馬為先鋒,目標武強城。我率大軍隨後就到。”
“喏!”張合和高覽恭聲應諾,點三萬兵馬先行向武強方向而去,袁紹率大軍隨後。
……
“前方就是阜城了,華將軍就是在這附近大敗張合和高覽部。”公孫瓚看了眼阜城,揚鞭對徐晃說:“不知華將軍在那兒?”
率部出南皮的公孫瓚不日就來到了清河阜城。這裡是華雄部大敗張合和高覽部的地方,更是離雙武之地不遠了。也就是說袁紹和公孫瓚都不約而地選擇雙武之地為戰場。
“沒錯,清河阜城附近就是華將軍大捷之地。”徐晃點頭道:“據探子回報,華將軍部就在清河,河間交界這一帶活動。華將軍應該知道我們來了。”
徐晃話音剛落,大地就出現震動,這是萬馬奔騰所帶來的效果。在冀州境內,除了公孫瓚部有這麼多騎兵,也就只有華雄部的西涼鐵騎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公孫將軍,徐將軍!”果然,大隊騎兵的最前方正是華雄,華雄大聲招呼著。
“華將軍,恭喜恭喜!”公孫瓚笑眯眯地揚手道:“阜城大捷真是可喜可賀!比我們打渤海精彩多矣!”
“公孫將軍過譽了!”華雄在馬上行一禮,很正式地說:“主公有令,在爭奪冀州一戰中,我等受公孫將軍調遣。華雄率五萬鐵騎聽候公孫將軍將令。”
蛇無頭不行,若幾個頭就亂行。劉備考慮到冀州境內情況複雜,避免出現誤傷或兵力浪費。在出兵之前就有交待,在此次爭奪冀州之戰中,以公孫瓚為主。
“好!我們就二合為一去會會袁大盟主。”公孫瓚也是意氣風發地說:“看他會作何說?人怎麼可以言而無信呢?”
“公孫將軍有禮!”從華雄的親衛隊伍中傳出一個溫和的聲音道:“不知公孫將軍準備去那裡與袁盟主對陣呢?”
“荀彧荀文若?”公孫瓚仔細看了眼越眾而出的俊朗儒雅的年輕人,眉飛色舞地大聲嚷嚷著:“有文若在,我無憂也!去那裡打袁紹,還不是聽文若的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