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來的鄉民們捕鴨很有經驗,用網兜一兜,裝進籠子。
也有鴨子不肯乖乖就擒,撲拉拉地從人們頭頂上飛過,惹得很多人尖叫起來。
墨箋他們飛起來捉鴨子,場上又響起了歡呼聲和喝彩聲,熱鬧非凡。
兩千只鴨子在碼頭上就被賣光了。接下來是一千鴨苗,每隻只要五文錢。鴨苗也銷售一空。
忙了一通的鄉民都呆愣在那兒。
這生意太好做了,京城的人就跟鴨子不要錢似的。
他們長見識了,幾千只鴨的大生意呢,回家可以好好說道幾天了。
皇帝聽著彙報,咬了咬牙。
中書令又被喊了過來。
“把鴨子賣到京城,誰的主意?說實話。”皇帝面容嚴肅。
中書令不假思索:“昌平鄉君養了很多鴨子。”
“她這麼喜歡養鴨?”
“對啊,她喜歡吃鴨肉吃鴨蛋,現在昌平鄉的鴨子加起來已經正式突破了一萬隻!”中書令說得豪氣干雲。
“要吃一萬隻鴨?說重點。”
“重點就是吃啊,開鴨肉餐館,醃鹹鴨蛋,就是蛋黃酥裡的那種。最重要的是,鴨子吃蝗蟲非常厲害,一個村上只要有很多鴨子,蝗災就不會成為滅頂之災。”
皇帝沉默不語。
蝗災,多麼慘痛的經歷。
皇帝指了指筆墨:“把滅蝗辦法都寫下來。”
中書令拿起筆,洋洋灑灑寫了兩張紙。
皇帝細細地看著。
“所以,蝗蟲應該滅,可以滅?”他看著中書令。
“危害莊稼的害蟲就該滅,哪有什麼天罰之說。不過是蝗蟲數量龐大,啃食速度實在太快,百姓們一時應對不了,才對蝗蟲心懷恐懼。”
皇帝不得不服:“如果直接叫人養鴨,百姓不明所以,未必樂意。現在你們的蛋黃酥火了,養鴨就成了好生意,真是精妙啊。”
一顆蛋黃酥竟然推動了養鴨大業。
皇帝盯著中書令:“你這老頭,究竟是何等福氣,竟有這麼出色的兒媳婦。”
“那都是為聖上為百姓做的。”中書令深深行了一禮,“她在昌平鄉的樁樁件件,都是為了百姓豐衣足食,讀書明理。”
皇帝又沉默了。
第二天早朝,皇帝表彰了兩件事:太傅大人制出了白糖;陳帆的養鴨大業和滅蝗辦法。
太傅已經是太傅了,賞點錢財就好。那昌平鄉君賞什麼?
尚書令站了出來:“那昌平鄉雖然只是鄉,面積卻不算小,升為縣也是可以的,面積小一點的縣。”
“那鄉君升為縣君,還是縣主?”戶部尚書提問。
“縣君即可。”尚書令說。
工部尚書祁良宇反對:“滅蝗之法只是在紙上,並未形成功績,晉級不合適。推動養鴨大業她是收了錢的,無需獎賞。”
尚書令搖了搖頭:“給你兩千貫錢,去推廣養鴨,你能辦成這樣子嗎?”
祁良宇無言以對。
“養鴨花費了大量的錢和精力,賣錢是應當的。總不能因為鴨子賣到了錢,推廣養鴨的功勞就沒了?”
喜歡種田女城主請大家收藏:()種田女城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