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莫華黎這名字後,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他就出現在了朱慈烺的面前。
因為他的家就住在京城的外城裡,距離紫禁城不遠,再加上宮中宦官騎馬去他家中親自將他帶來,所以很快莫華黎就出現在了朱慈烺的面前。
“老夫莫華黎叩見陛下。”一個年歲約四五十上下,一副書卷氣息的老人跪伏在朱慈烺面前,他就是劉寶口中的莫華黎了。
因為莫華黎不是什麼朝廷重臣,也不是很有名望計程車紳,朱慈烺也就不和他閒聊,聯絡感情了,一上來就直入主題。
“朕欲遣一使團泛舟渡海東向,問罪於朝鮮國王,你可願意任正使?”朱慈烺的聲音充滿了上位者的威嚴。
聽到朱慈烺的話,莫華黎心中大為震驚,最近他可沒聽說朝鮮做過什麼出格的事,更沒聽說朝鮮有使團、商隊來華,陛下為什麼要去問罪朝鮮呢?
雖然率使團孤身入他國問罪於國王,但莫華黎心中並未有半點懼驚,朝鮮小國寡民,國力連天朝上國的一個行省都不如。
再說幾百年來中華不知道多少次問罪與朝鮮,莫華黎不覺得這有一點危險,即便現在朝鮮已經在名義上奉蟎洲為宗主之國。
可天朝上國幾百年來在周邊小國心中產生的威嚴和分量豈是那麼容易就會消散的。
不等朱慈烺再詳細說些情況,莫華黎就像啄米的小雞一樣連連點頭說“草民願任,草民願任。”
讀書幾十年,潛心研究四書五經,聖人的文章爛熟於心,為的不就是今天貨與帝王家嗎。
更何況出任使團正使,若能立下半點功勞,從今就算正式踏上了做官的道路,不比那些科舉考出來的進士差。
要知道每三年就能考出來二三百個進士,而每個人做官大多都會做到五六十,甚至是到死。
哪裡有那麼多空缺給進士們呢,大部分進士不是做著小吏一樣的工作,就是當著品級低下的小官,能做上六部堂官,甚至是殿閣大學士的永遠是少數人。
即便進士們已經是萬里挑一的人才了,可沒奈何,中華什麼都不多,就是人多。
而做上使團正使,代表天朝上國問罪於朝鮮,莫華黎的地位一下子就能到朝廷中級官僚的高度,這可是別人十幾年也未必能奮鬥到的啊。
一想到這裡,莫華黎更為自己賄賂劉寶,讓他在職位有空缺的時候給自己說說好話是一個明智之舉了。
千兩白銀換一頂烏紗帽,簡直不能再值了。
再說了,去一趟朝鮮,即便他只收些禮節性的禮物,也足夠讓他回本了。
喜歡大明太子的全面戰爭請大家收藏:()大明太子的全面戰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