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意擔任正使後,莫華黎在京城稍作停留,處理好家事,又招募了些擅長游泳、駕船的水手後,便帶上十幾位使團成員,還有整整一個百戶一百零幾人的護軍從津門登船,沿著海岸線往朝鮮國首都漢城去了。
明代的航海技術雖然先進,幾百年前就有了橫跨大海航行的技術,還能製造出裝載幾百人,排水幾百噸的大船。
可惜那都是過去式了,幾百年來大明一直不重視水師、海軍,連帶著各種船隻的建造都減少了許多。
所以莫華黎等使團成員只能乘坐普通的海船,為了安全起見,沿著海岸線行駛,這樣雖有一定觸礁的風險,卻不會迷失方向,可以說是最穩妥的辦法了。
就在莫華黎的使團出發後,緊接著朱慈烺又開始了一場大動作。
他先是詔令黃得功等人在潼關使用新配給的火炮展開猛烈的攻勢,一邊又命高傑、張勇等部率兵十萬收復山西,緊接著又命他們渡過黃河去往陝北。
這時濟爾哈朗的十餘萬清軍早已撤出明國境內,翻越長城和連綿起伏的山脈來到了蒙古草原上,正準備在草原上一邊放牧,一邊趕路回遼東。
所以高傑、張勇此行一路上暢通無阻,所到之處,無論州府,地方長官全都開城迎接,甚至有歷仕李闖、蟎清的地方官員自感罪孽深重,負荊請罪到張勇、高傑的面前,請求他們責罰自己。
看到這一幕的高傑和張勇苦笑不得,他們是武將,率軍是要出征李闖,怎麼敢插手地方事務,更不要說責罰地方長官了。
他們就是腦子裡面全長的肌肉也不敢做出那樣愚蠢的舉動啊。
要是他們身上有個總督、巡撫的官銜還好,可那些官銜基本上只給文官,他們武將是想都不要想。
所以高傑、張勇只能勸那些負荊請罪的地方長官不要搗亂,好好治理地方,或者向朝廷上一封請罪的奏摺。
但總而言之,他們自出了京城,一路上經過直隸、山西、陝西幾十個府州縣,全都受到了當地百姓熱烈的歡迎。
一是因為李闖、蟎清蹂躪後,百姓渴望大明王師打過來,還他們一個太平。
二是因為高傑和張勇兩部官兵有朱慈烺還算充足的後勤供應,以及大量的戰利品賞賜,還有地方長官帶頭進獻的犒軍酒肉、銀兩、布帛。
自然這些大頭兵就沒有心情去擾民,甚至是搶劫百姓了。
在收復了山西、直隸兩地後,朱慈烺治下的人民、物資又增加了不少。
此刻的大明比之前在潼關血戰的大明又強上了幾分,面對李闖時的優勢更加明顯。
而且滿清與李闖血戰過後,李闖的勢力徹底退出了直隸、山西、陝北等地,在豪格、多鐸兵敗身死,濟爾哈朗遠遁草原後,滿清的勢力也徹底退出了這些地方。
如此一來,這裡便形成了一個權力的真空地帶,高傑、張勇兩人帶兵經過,幾乎沒有受到一點阻礙就來到了陝北,緊接著就是要向南攻。
只不過還不等他們南下進入關中,李自成流寇習氣上來,就先帶殘兵數萬人借道四川往湖廣去了。